【意拳之旅】中国武学新篇章:王芗斋先生的独创艺术
王芗斋先生,字尼宝、宇僧,以晚年自号矛盾老人,是意拳的创始人。1885年出生于河北深县魏林村,1963年7月在天津逝世,享年78岁。王芗斋先生不拘泥于拳术的派系门户,他认为我国拳术历史悠久,每个时期、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风格和成就。这正是中国拳术所以源远流长、繁荣兴旺的原因。他用毕生精力探索和研究拳学学术领域里的真谛,并在形意拳的基础上融合各家拳术之长,在20世纪40年代在北京创立了意拳。
继承着芗斋先生衣钵,第二代宗师姚宗勋先生为意拳技术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他不仅将西方搏击中的各种器械引入训练,还大胆地创新,使得意拳训练体系更加丰富多样,为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留下了一道亮丽印记。
姚宗勋先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他青年时代酷爱中外武学。在接过芗老衣钵后,他致力于对传统武学进行现代化改造,将中外武学融会贯通,对现代科学加以应用,使得他在剑法方面达到了高超境界,为后来的第三代传人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代传人物姚承光先生,其才华横溢、刻苦学习,被誉为当今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功夫臻化境,与父辈相比,更有所突破。多次接受挑战,不仅技艺精湛,而且态度谦逊,从未骄傲。他结合心理学、解剖学等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教学与训练体系。
意拳强调“神经系统支配肌肉收缩作用于骨骼”的原理,即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枢纽,用正确的心理控制来实现各种活动。因此,“站桩”成为核心训练,它通过静止状态下的锻炼使精神高度集中,再加以心念诱导,从而不断强化正确条件反射,加速运动技能形成。
除此之外,“试力”、“走步”、“推手”、“散手”等也都是完整体系的一部分,其中“站桩”分健身桩和技击桩两种。“健身桩”侧重精神训练,而“技击桩则是在健身案础上运用浑圆力”。这种特殊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内在能量并培养掌握浑圆力的能力。此外,“松紧协调”的概念也是提升气血流动、新陈代谢以及调整内脏功能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试力”,则是站在空间延伸,不可用力的慢优先快缓胜急,有助于整体动作协调性和力量均衡性。此即是如何通过这些方法,让一己之躯达到随机随势任性的境界,这便是意拳之所以独树一帜的地方所在。
2025-01-05
2025-01-04
2025-01-05
2025-01-03
2025-01-03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