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波荡漾的潺潺溪流边上傅式形意拳公会静谧地开展了一场诗意的武术表演阳光透过树梢斑驳地洒落在水面上与

我要谈的是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傅式形意拳,它是由名叫“剑秋”的傅长荣所创。这个人在别的名字中有“侠农”一称,而他的道号则是“合山”。傅式形意拳融合了太极、形意和八卦的精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内外兼修的武术体系。在基础上的发展,这门拳法展现了舒展大方的风格,同时又不失刚柔相济之美,不硬也不软,既不会散乱,也不会混乱。动作中的刚柔分明,让它既具备攻防能力,又不拖泥带水。

这门拳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内外双练:外表上看似轻松而自如,但实际上却是在强化力量并健身;发力时则以整合、协调、刚劲和柔韧为原则,并通过反向肩背姿势来体现这一点。它吸取了太极和八卦两者的优点,将它们融于一身,以此作为指导原则,并以八卦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进退与速度变化,使其训练能够同时提升身体与精神。

从内功角度来说,傅式形意拳着重于气血循环和开通神窍,以养生去病为目的,将形象用来体现自身状态,用意志引导气息,使心神与气息达到同步共鸣,从而实现内外的一致性。此外,它还强调德行作为根本,对武艺持入道之见,即遵循道教哲学,将德行放在首位。

学习这门拳法主要依赖于柔性的技巧,要始终保持一种松弛但不懈的状态,在运动中寻找静态,以意志去引领呼吸,让心灵与气息紧密相连。这就要求练习者将心神意志统一起来,与身体内部产生共鸣,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外无界。

总结一下,傅式形意拳源自河北地区,但它与其他地方的同类形式有所不同,其理论基础深植于道教文化之中,将太极、形意以及八卦等多种元素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系统。而在2013年10月,这门艺术得到了官方认可,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