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王芗斋先生于20世纪初创立了一门独特的拳学——意拳。这门拳学源自形意拳,并吸收了各家拳术之长。王芗斋先生不拘泥于派系,他认为中国武术的丰富多样性是其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他用毕生的精力探索和研究武术真谛,并将其融合成意拳。
继承者姚宗勋先生不仅使意拳技术体系更加完善,还引入西方搏击术中的训练方法,使意拳训练体系更加丰富和有效。姚宗勋先生结合现代科学,将中外武学融会贯通,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为意拳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代传人姚承光先生,是当今意拳重要代表人物。他以实事求是、唯物辨证的法则为基础,结合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教学与训练体系。姚承光强调“松紧”协调,以站桩为基本功,从精神到肢体培养整体能力。
意拳主要包括站桩、试力(含试声)、走步、发力、推手和散手六种训练形式。站桩分健身桩和技击桩两种,其核心在于通过精神假借和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静中求动。在这种训练下,可以充分发挥内在能量和潜力。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3
2025-01-05
2025-01-03
2025-01-06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