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实战性的功夫反复探讨螳螂拳史源考述与莱阳裔人的商榷

对莱阳裔人在《精武》2007年11期发表的《螳螂拳史源考述》进行深入探讨,发现数处需要商榷的地方。以下将针对文中的几点疑问展开论述。

一、关于王郎即于七并创螳螂拳于崂山的争议

自古以来,烟台、青岛等地就有关于螳螂拳起源的不同说法。在此不再详述。然而,文中提到的自猿人洞到出洞这些拳法,在李秉宵传赵珠、梁学香一脉的梅花螳螂拳谱如道光年间的《拳棍枪谱》、《可使有勇》以及后来的崔寿山老师的《螳螂拳谱》中均无记载。而且,《可使有勇》明确提到“王螂老师作为分身八肘乱接秘手,但论虚实刚柔其妙无敌”,却没有关于所谓白猿拳法的记载。实际上,李秉宵一脉流传下来的白猿系列拳法是由别流派发展而来,而非来自于于七在崂山创造。

二、关于《罗汉行功全谱》的作者升霄道人的真实身份

莱阳裔人指出原书著者既不是僧人,也不是道士,并举例说明。但是在《罗汉行功全谱》的序言中,“云花观升霄道人”这一称呼似乎暗示了作者是位道士。此外,《罗汉行功全谱》中的内容分析显示,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一种吐纳导引术,与道家理念相符,因此可以推断升霄道人的身份为一位修习内丹术和养生之术的人物。

三、揭露莱阳裔人误解李秉宵与于七之间关系的问题

根据莱阳城志记载,李秉宵在乾隆时期通过医治大盗获得了技艺,这与他前往崂山学习于七所授技艺形成鲜明对比。此外,由於清圣祖康熙四十一年的时间早已逝去,所以李秉宵无法在乾隆年间向善和禅师学习。如果按照嘉庆初年的记录来看,当时李秉霄才开始他的学艺旅程,与1752年出版的一本著作有关联性并不大。这也进一步证实了两者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直接。

总结来说,对这篇文章进行反复审视,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历史细节上的混淆,以及对于人物关系理解上的错误。这篇文章试图通过深入研究澄清这些疑点,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准确的地平线,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最有实战性的功夫——梅花螳螂。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