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的师傅所说,龙形螳螂拳源自七星螳螂拳和龙形18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直在大连地区流行,由我师爷田秉江创造。其中有一个著名的套路叫做“献书”,其招牌动作是两手合掌,掌心向上,就像在向人递书。这套路中的“开、采、耙、甩”四大手法,就是“献书”套路中最基本的技巧。
在现代武术日渐衰落的情况下,挖掘并保留其实战价值至关重要,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所谓四大手法,即开三手、采三手、耙三手和甩三手。它们都以腰部为起点,将双臂从腹部提起,然后摇摆、弹跳或抖动,以封闭对面的口鼻或后背。这些技术讲究钩挂搓缠,同时又能反缠丝形成回旋不已的势力。当使用时,一只手管住一只,用前面的一只贴按对面的小臂尺骨中间(即腕关节与肘关节之间),另一只则搭扶于敌人的肘部外侧,并利用腿脚力量及步伐配合,以瞬间形成两把攻击对方一把的情景,同时实现虚实转换枢纽和虚点接实际用快攻策略。
开三手意味着打开并破坏对面的防守门户。一截引出敌方直拳,我往返退半步(一腿动而另一条腿不动谓之半步),探右手贴按敌右小臂外侧一点,心向前轻触,同时左边托住敌右肘。此即两把管一把,为龙形螳螂拳主要特色。我随后身体拧转向自己右后的方向发力,左脚蹬力,而右脚横移半步,使接触点瞬间紧密,此内含缠绕横挂外带的巧劲,使对面由直变横摔出(图1~3)。
为什么叫做开三手呢?因为它包含三个连贯无缝的手段变化。在他施以宜拳攻来,我先拍直劲迎之,这是第一变;控制住他,使之横向摔出,这是第二变;若他反应敏捷未能失重,我应立即将横转为直,再次连续击打他的脸庞,此乃第三变也。
对于那些力量长且强大的对家,可以采用采三 手。这指的是当我们已经控制了对方的一只双臂时,我们顺着他们推来的力量扭身向下发力,使得我们二者成为同一种力量造成对方倒地。此练法方法如下:遇到强力的推搡或者猛烈前扑时,要善用对方冲来的力量。设如敌伸出右臂将至一半时,我同时探入刁扣他的腕弯形成上述两把管一把,但不同于开式的是,在采式中左臂呈现压下的姿态,而不是托举(图4)。随后退一步,让整体重心猛降,如同千斤坠物造成他顺势跌倒注意要使前脚蹬足加大牵引力。如果他反应迅速回拉,则我左边压捋,他却反射性地抬起然后撩过去目标直接奔赴他的面部(图5,6)。
采式技巧核心在于:首先必须刁扣住敌人的腕弯,其次我的右腕是否斜切朝外下后方,以及是否能够用无名指、小指里扣成果。此再加上,对待敌人肘部上的捋带动作短促有力,有突发性的爆发感。而第二个阶段应表现为放长远距离,与初期相比更显威胁感。但总体来说,整个操作应该具有由高到低不断变化的韵律高势相接低位交替腰胯旋转如飞轮,无始终断续肌肉与骨骼协调运动效果明显。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