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最怕遇到太极球的挑战连丹田自弹都能让它摇摆不已

探究太极球与丹田自弹的奥秘:陈氏太极拳行功太极球深度解析

在第三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上,我有幸发表了关于“行功太极球”的论文。这篇文章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关注,还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得到了热烈的反响。随后,我与美国武术特约记者金太阳女士合作,将这本书翻译成英文,计划将其在美国出版。

通过对话交流和技艺切磋,我发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人们对陈氏太极拳以及其中的“行功太極球”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里我将分享自己三十多年的练习经验,并希望能够引起广大爱好者的思考。

古老的太極球由石头加工而成,是與陳氏拳相伴隨已久。一九四三年時見到的青石版則重達三十多公斤,而一九七0年購買到的鋼板製造型则是空心且直徑二十六公分、重十四公斤。近年來,一些工藝廠開始製作出钢制、铜制等不同材質的高质量太極球,有些甚至配備琴弦或磁性,以满足不同练习者的需求。

练习中,可以把握三个阶段:从内到外,从外到内,以及达到丹田自弹这一境界。在第一阶段,我们要通过腹部下丹田区域来控制身外之物,即使用气劲来操控并旋转大众传统中的18种打法,使它们展现出缠丝圈、千变万化刚柔济和阴阳交替的一致性。

第二阶段涉及的是由外至内,即运用正确姿势和气劲来塑造腹部内部形成一个如同真实的大众传统图案。这种练习要求长时间刻苦训练,只有当腹部形成一个独立于肚皮之上的实体时,才能实现任意推按皆灵敏应答,同时保持旋转不停顿,不留间隙供对方攻击。此时便可达到了技术上最高层次,但需要数十年的坚持锻炼才能达标。

最后阶段,即丹田自弹,是指腹部区域产生力量,可以使轻微物体(如20克石块)升至五十多厘米高。在达到此境界之后,与人交手时能感受到身体各处节奏般灵敏,此为所谓懂劲,当信息迅速传递至腹中即能反应迅速,走向技击领域最难以捉摸之境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尽管现在我已经步入花甲之年,但回忆起青年时代师傅陈照丕老师授予我的教诲:“如果别人说你憨,你就装作憨;如果别人说你颠,你就做出颠倒的事情。”这正是我追求千变万化刚柔意、阴阳交替必备的心态。

勤奋与深思是提升技艺不可或缺的因素。我希望每位爱好者都能够持之以恒地修炼,让自己从这个过程中领悟更多关于无穷奥妙的事项。而对于保健方面来说,这样的練習可以带来全身舒适感,无论是在腰椎、中脊椎、大腿、小腿,或是两手两脚关节,都能协调一致地活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和经络畅通,对于调整身体阴阳具有显著益处。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那么健康长寿也不是梦想所限!

综上所述,“行功 太極 球”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既可增强体质,又能净化心灵,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健康长寿路途的小径。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