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拳,源远流长的武术艺术。据说,在1930年,铁岭的吴翼军先生在上海开始传授这门拳术,他自称是从河南开封的陈光兴和陈鹤侣这两位高手学来的。这一套拳法据说起源于宋朝初年的道士陈搏,他看到蛇与鹤争斗后灵感迸发而创造出这一套拳法。然而,这一创作故事可能仅为传说的附加品。
八法拳,其实是一种融合了太极、心意和八卦三大流派精髓的独特武学。它追求的是“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动,而动又必须达到一种似有若无、静中生动的状态”,这便是“空”的含义。
八法中的每一个要素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第一是气——行气集神,将内外呼吸与精神统一;第二是骨——骨劲内敛,让力量深藏不露;第三是形——化象模仿,以自然之物作为练习对象;第四是随——圆通策应,用柔软来应对刚强;第五是提——顶悬虚空,使身体轻盈如云端上的浮桥;第六还——往来返复,不断地反复练习以达成平衡;第七勒——静定守虚,以静制动,让身形稳固如山岳之巅;最后,是伏——隐现藏机,使招式变幻莫测,如同潜伏在水下等待猎物上钩。
通过不断修炼,可以达到“开阖升降”、“化象虚空”、“神形清灵”、“动定静通”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为体”的修养培养出了坚实的根基,而“八法为用”,则使得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了实际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