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舞台上李胜花与吕春亭携手演绎中规中矩的太极之美太极24式分解式介绍

一、规范是练拳的起点

在我看来,太极拳的习练中存在着不遵守规范的情况,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初学者由于动作不熟悉,无法准确掌握动作要求,从而导致规范失去准确性;(二)较有经验的人因为错误动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以至于形成了固定的错误,使得规范无法正确执行;(三)有些人忽视了拳书,无视规则,随意进行,不仅错过了系统学习的机会,也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显然,后两种情况对保持太极拳规范具有严重影响。没有规范,就会丧失太极拳本质特性的养生、技击和艺术功能,因此,对太极拳来说,遵循规则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

二、从基础开始做起

基础规范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必须学习并掌握的重点,对于多年练习的人来说,它也是需要不断锻炼和完善内容。在这里所说的基础包括身法基本要求,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等。虽然这些概念听起来简单,但真正把每一个要点融入实践中,并能够在套路中贯穿始终却并不容易。比如,在起势时,我们必须先沉肩再举臂,让肘尖指向地面,这就是起手沉肩坠肘;下蹲时松肩垂肘,再落手,就是落手沉肩坠肘。此外,还需保证气息下沉和百会上领,以此形成对拔之势。同样,每个招式都应按照基础规范细致琢磨,只有这样才能打牢基础,形成正确的习惯。

三、将动作细节推究到最深处

太极拳中的每一个动作都非常精细,其标准也追求到最微小的地方。杨澄甫师傅曾经教导我们:“一式一手总须仔细推求。”这意味着什么?如何去推求?根据太极拳规定的一些特点,我认为至少应该关注几个方面:

研究弧线规律性

太极不是圆形,而是由内在劲路决定其方向和角度,以及它开始与结束无端头尾相接。而且它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蕴含深厚内涵。这意味着每个招式都有章可循,没有随意行动。如果你想学习搂膝拗步这一招,你首先要明白这是攻防兼备的一部分,一只手前摆出侧后,然后以耳侧前推进,最终食指抵达鼻尖,这便是攻击的手势;另一只手,则从面下落腹前,又经过膝前,然后过大腿外侧,是防守的手势。

研究完整性

每个招式都是由若干分解成的小部分组成,比如揽雀尾这一招包含掤、捋、挤和按四种不同的姿态。当你练习这个过程的时候,你需要完成每一个分步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动作完整无缺,即使稍微多或者少,都可能造成不协调或损害效果。

研究技术内涵

技术层面的要求也十分明确,如“神不离驰”、“专注于一点”,以及“用心行气”、“以气运身”。这表明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在外形上达到标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内在含义,使得我们的移动更加自然流畅,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四、修正架子提高水平

过去老牌师傅们除了教授架子,还会教徒弟拆架子和捏架子,这对于提高技能质量至关重要。不过现在我们可能难找到这样的老师,但是可以通过自我反复探索与他人互相引导与指正来修正自己的架子,有些关键原则,如中正、中收、中沉、中悬等,要特别注意通过互相间相互摸索引导直至准确无误,而一些原则,如放松入静用腰发力等,则需要更多地依赖自己反复实践直至感知到它背后的感觉进入门径状态。

总之,没有符合标准要求的心理结构,那么即使你的身体姿态正确也不足以展现出纯真的太極风範,所以纯真的心灵才是展示真品的一个必要条件。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