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是练拳的起点
我认为,太极拳中存在着不少失去规范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初学者由于动作生疏,难以准确把握动作要求,从而导致规范的失误;(二)较为熟练的练习者如果未能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便会形成习惯性的错误,使得规范再次出现偏差;(三)有些人根本就不阅读拳书,不遵循规范,而是任意随意地进行锻炼,长期下来形成顽固性错误。显然,后两种情况都是阻碍太极拳规范发展的严重障碍。没有规矩,就无法保持太极拳本质特性的同时,也无法发挥其养生、技击和艺术等多重功能,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太极拳中的规则。
二、从基础开始实践
基础规范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必修课,对于多年来一直在练习的人来说,则需要不断地加强训练。所谓基础,是指太极拳对身法的一般要求,这包括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屈膝落胯以及气沉丹田等基本要素。在人们看来这些都很简单,但真正掌握每一个要点,并且能够将它们贯穿于整个套路中并非易事。比如,在起势时,要保证臂部前举和下蹲时的手部位置与“沉肩坠肘”的要求相符。这意味着当手臂到达最高点时,它应该先下垂,然后再提起至最终位置,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保持肘尖指向地面,以此作为起手部分。此外,还需注意气息下沉和百会上引,以形成一种内在力量。
三、一丝不苟细致推求
太极拳中的动作非常精细,其规定也同样注重细节。杨澄甫先生曾经告诫过我们,要对每个招式,每个手势都仔细推究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我认为,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研究太極弧線規律性。
太極拳是一個由無數個簡單弧線組成的大型動態系統,這些弧線並不是隨意劃定的,它們有一種內在動力使其循環往復。而這些動力的運行則決定了整個運動過程中的方向和角度。在練習時,我們應該遵循這些規律來進行每一個動作。
研究動作完整性。
每一個打架步骤或轉換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可以拆解為幾個分段,如揽雀尾一式既包含掤捋挤按四種不同的姿勢。在實踐中,我們應該確保完成每一步驟,這樣才能保證動作連貫流暢而無缺陷。
研究技術內涵深度。
太極之所以被稱為武術藝術,就是因為它具有高度深刻的內涵,這涉及到技擊與哲理兩大層面。不僅包括外形上的平衡與對稱,更包括内部精神状态,如专注於某一点,不让心灵溜走,用意取代用力,让意识达到真实感受,同时通过心灵引导气运身体以实现技术层面的完美结合。
四、中正修复提升水平
过去老师们教徒的时候,不仅教授基本功还会教徒如何拆解和捏合这也是提高基本功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现在我们虽然难找名师指导,但是可以通过自我反复学习与体悟来进行自我修正,其中一些标准如中正、中收臀、中沉肩、中垂肘等需要朋友之间互相探索引导并纠正,而其他一些标准如放松入静用腰发力等则需要更多的是自己反复实践直至找到正确感觉进入门径总结起来,只有符合规格要求的架子才是纯真的架子,只有纯真的架子才能展现出古典武术之真谛。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