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花吕春亭中规中矩练太极古代武功秘籍在社会上流传

一、规范是练拳的起点

我认为,太极拳中存在不遵守规范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一)初学者由于动作不熟练无法准确掌握动作要求,从而导致规范失误;(二)较有经验的人若未能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便形成了习惯性地做错事,这也使得规范无法得到遵守;(三)有些人不读拳书,无视规则,随意行事,多年下来形成固定的错误姿势,这样也会使规范丧失其作用。显然,后两种情况都是影响太极拳规范的严重障碍。没有规矩,就会失去太极拳本质特性的养生、技击和艺术功能,因此太极拳的规则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略。

二、从基础开始修炼

基础规则是初学者必须学习并掌握的重点,也是练习多年的武术爱好者要经常锻炼的重要内容。所谓基础规则主要指的是太极对身法基本要求,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在人们看来这些似乎很普通,但真正把握每一个要点,并且在实践中能将其贯穿始终,却不是件简单的事。例如,在起势时两臂举起和下蹲按腿时,要保证沉肩坠肘,即前举先沉,再举臂到达终点时肘尖应指向地面;下按时先松肩垂肘,然后落手,以此保持正确状态。此外,还需做到气息下沉百会上领,形成拔之力。这就是起势,其余各式同理,都需要细致研究并深入体悟,只有这样才能稳固基础建立正确习惯。

三、细微处调整动作

太极拳中的动作非常精细,它们所遵循的规律同样如此。杨澄甫曾教诲说:“一式一手总须仔细推求。”这意味着什么?如何进行推求?根据我的理解,我们至少应该从几个方面追寻:

研究太極弧線規律

太極拳非圆即弧,无处不圆,其圆弧运行终始无端,却又起止有序,是简洁外形但内涵复杂。一切招式均由内在劲路决定方向角度及其起点和终点,因此不能随意改变,而应按照既定章法行事,如搽膝拗步攻击防御兼备,一手侧后摆出食指对准鼻端攻,一手腹前过至大腿外侧防守等。

完整性

每个招式都不是一次完成,而是一个过程,可分解为几个分步骤,如揽雀尾是一掤、一捋、一挤、一按四手组成其他招式亦依据蓄发之间变换产生分步骤。当练习某招时,只完成每一步才保证完整性,所以不能多或少,不断完善。

内涵

太極技術內含深厚技术哲理,其中包括技击与哲理双重展现。这并不仅限于“三节相照、三尖相对”等外形,还包括内在要求如专注于一点用意而非用力,使動作從形式走向內涵不断提升。

四、修正架子提高水平

过去老师们除了教授架子还要教拆架子捏架子,这对于提高质量至关重要。但如今我们难以找到能够像往昔那样拆架子的名师,我们可以通过自己之间互相摸索引导指正来进行架子的修正。而一些基本规定如中正收臀沉肩垂肘悬顶等需要亲友间互相探讨引导直至找出感觉进入门径。而放松入静腰部发力等更需自我反复研磨最终体验到感觉达到门庭若市。此刻只有符合规定要求的架构才是纯真的,那么纯真的架构才能展现出真正的武功秘籍。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