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人拳的传承与演变:从自然环境到秘密技艺
在遥远的山乡,瑶人拳以其独特的姿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流传至今。据说,这门拳法起源于当地居民因生活环境而创造的一系列自我保护措施。由于房屋低矮、通风不良,以及周围环境充满荆棘,这里的人们不得不蹲着生活,以免被烟雾熏倒。这种日常习惯最终融入了他们的战斗方式中。
在打猎时,他们必须缩小身躯才能穿过茂密的丛林,因此这些技能也被纳入了武术训练之中。猎物太凶猛时,用来报废;如果是为了活捉则先制服再捆绑。这一套技巧最终成为了部落间战争中的杀手锏,并逐渐成为一种秘传。
瑶人们并非刻意练功,而是在日常劳作中习得天然体质所带来的武艺,如舂米锻炼脚力筛米成就乱环决。在他们看来,只要能顺应自然,就能得到真正实用的武学知识,没有繁复的手段和套路。
据族谱记载,徐氏家族原籍江西,一直是朝廷武官。在明代洪武年间,当地农民起义时,他们作为平乱第四路先锋领兵驻守黎平府,从此定居下来,繁衍子孙。而到了清代,他们放弃仕途转而致富,有些子孙甚至成为大族。当他们接受瑶人的教导学习这门古老技艺后,将家传战场上的技术融入其中,并命名为逢门拳。
相比原始版本,逢门拳保留了基本技巧,但发展出了更为丰富多样的招式,如吞吐沉浮、闪展腾挪等,让贴身夺位与封门拔根变得更加灵活。此外,它还采用圈手为基础,每个动作都有无数变化,同时步法也是通过身带步达到多样性。不像其他许多国术,逢门拳没有固定的套路,只有一种单纯有效的手法。器械方面,也仅限于棍法,不加任何修饰只保留单纯有效之处。
总结来说,逢门拳并不仅仅是一种打斗方式,而是一种古老且深邃的心理与身体结合技术,是一种简单直接却又极具威力的“生存”艺术,它从未试图去表演或展示给别人看,只是专注于“只杀敌,不表演”。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