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推手与32式太极拳揭秘江湖大侠的武学秘笈

在我学习太乙七步盘龙桩推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听劲、接力、引进推拨”等技术的重要性。这些技术不仅要求掌握精准的动作技巧,更需要对内外气息和意念进行深入理解。在练习时,双方应沉气提肛,呼吸顺其自然,以达到一搭手即知对方意识劲路和沉浮之境。

我的实践是基于《华夏太乙红门》的开三、合四、旋五即封即进之意念和阴阳把之劲。在推手中实施旋化,将单盘手作为起点,上步为阳手旋换把搭成四正手。随后,再通过不断练习来掌握六个月后的四隅手,一年后的活步手,以及二年后的八卦手。对于悟性较高者,还可以进一步学习搏打技巧。

在运用云手势实施旋靠招势中的单挑龙势时,我发现切不可忘记因人因势而发,同时结合太乙球体阵形成上述七步盘龙桩走势。这是一个动作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度很大的过程,每一次搭接都能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对方的意识劲路和沉浮状态。

关于“接力”、“听劲”以及如何用四两拨千斤,这些问题一直是武术界探讨研究切磋的大课题。我虽然已经有70多年的武学修炼经验,但在推 手方面还远未达到心应神达的地步,因此这项艺道将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之一。

在实践中,我认为意识都是劲力的阴阳走劲,用“开三、合四、旋五即封即进”的思维去体验并发挥。在两人的搭接之后,膝应微屈胯顺势开合旋化,而气要下沉腰要左旋右顾。此外,我们应该因势意导或引或发,同时让意往气随,不可沾粘连随不顶不丢,以避免较力的现象发生。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不可忽视,如滚肩合臂旋把呼吸沉气,都需因人因势而导。

我幸运地得到了一些名家亲授,如鲁西拳家闫丕明,贾龙恩,北京秦重三,以及山西五台山五郎庙真禅法师,他们都给予了我宝贵指导。此外,还受到顾留馨先生的一纸书信勉励:“祝努力开展武术活动,为繁荣祖国武术遗产做出贡献。”

在市武术馆(武术院)研练期间,与潘老师黄老师等名家共同研讨过推 手中的引发旋化问题。我最怀念的是94年1月1日,我们42位学生有幸请到王培锟曾美英于化龙白云飞胡洪等12位嘉宾,在欢聚畅谈中就如何规范推手技术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对我的演练提供了具体指导,使我受益匪浅。

为了使推 手竞技项目更规范更艺术更有吸引力,使更多青少年热爱武术,我们北新泾地区成立了研究组,并选出了陈洪喜闫敬仁为指导员,现在大家早晚在新泾公园训练雨天则是在剑河路泉口路 武术健身休闲茶坊学练。北新泾地区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相信,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满意成绩。此外2013年精武总会传统 武术研究中心也成功举办了太乙金刚拳洪洞老架 太极拳传承基地授旗仪式,为当地乃至全市 的太极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向。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