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派太极拳的修习,分为“着熟、懂劲、神明”三大阶段,这是祖先们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学习武术必须遵循的原则。正如我们的文化教育,从初中到大学,再到研究生,每个阶段都不可或缺。下面,我将分别阐述这些阶段对我个人学习武术经历的意义。
首先,“着熟”,即太极拳的基础训练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段旅程对于成为一名合格武术家至关重要性。这包括了对基本招式和步法的掌握,如压腿、踢腿、里合外摆,以及独立与仆步等基础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是桩功的一部分,可以单独练习以加强力量和灵活性。
在此期间,我严格按照师傅教导模仿每一个招式,一招一式不能马虎,因为师傅的手法就是我们的指南针。我不仅要学样,还要努力使自己的动作与师父相似,尽量逼真。一旦掌握了一个招式,再去学习下一个,以达到108个基本招式全套完成。
同时,在练习时,我需要不断检查自己的身法是否符合太极拳要求,比如松肩沉射涵胸拔背,以及起承转合处处到位,不得因害怕出错而流于浮华。当所有招式都能做到位后,我再根据“行云流水”的原则,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修正,使整个套路既精准又圆润,无快慢无断续,全凭心意引领,不留死角。
其次,“固拳”阶段,是从依靠心意相连转变为自然流畅。但我必须时刻检查自己的表现是否与传统太极拳论和我的老师所教授的一致,如有差异,则查找错误并及时纠正回到正确轨道。此时,要清楚各 招各式 的用法,并将它们融入实际操作中,确保举手投足既形似亦神似。这是一个关键期,更是形成特征并展现流派风范的机会,不可忽视。
最后,“练拳”阶段,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经过这个过程才能真正实现由“招”变“势”,由“式”转换成“力”。任何人任何种类的心理状态若没有经历过这个层次,就无法算是真正了解打击艺术。这一阶段要求在假想对手的情况下进行演练,每一次举手投足,都像是真的在搏斗中寻求胜利。如果能够进入这种状态,即无我之境,无时间之境,无空间之境,那么进攻自然而然,也同样如此防守,看起来似乎迷迷糊糊,但潜意识中的本能与所学技巧共同发挥作用。在这样的状态下,即便外界看来不像是在打架,但这才是真正实战的情景,释放出了最强大的内力。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对手即使再强大也不会让你退缩,你会勇敢地向前冲刺,直至战斗结束。如果胆小惧敌,即便技术再高也难以施展出来,因此无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一切之后,我们还需继续追求吴文翰先生提出的那样的完美境界——既治人又不伤人,而这初级水平则是检验一切是否为真实武艺试金石。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