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向林耿玉清讲解自然中的十三式太极拳分解动作:不顶、不丢的感悟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耿向林和耿玉清共同分享了他们对太极推手最基本要求——“不顶”、“不丢”的深刻理解。这些初学者友人深知,这些原则是进入上乘功夫的关键,也是练习太极推手自始至终必须坚持的法宝。
“不顶”、“不丢”代表着一种刚性的要求,或者说,是一道不可违背的禁令。在实践中,这意味着在对方出力的点上不能硬顶阻挡,而是要顺应对方力量,保持与对方接触点的一致移动,不主动离开。这种同步运动既避免了被动后退,也防止了主动前进,以达到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为了确保正确掌握这一原则,我们需要区分“顶”与“掤”的差异。“掤”是一种内部膨胀或膨松的手势,在保持自身劲力状态下进行后退,而不是简单地硬挺抵抗。这一点常常被误解,因为人们往往将之视为同一概念,但实际上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通过老师们言传身教和亲身体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何为“顶”,何为“掤”。
这两个词汇体现了太极推手中的核心理念,它们如同自然界中的阴阳相互作用一样,平衡而有序。没有这样的平衡,就无法达到真正的心灵和身体之间的融合,更无法实现以静制动、借力打力的艺术。
当然,“不顶”、“不丢”的运用还需符合力学原理。在接触点处,如果我们的支撑稳固,对方就难以发挥其力量;反之,如果我们能够让这个支撑变得活跃,对方即使施加力量也会落空,从而达到了一个既能维持自己的平衡又能控制对方方向移动的情况。
对于如何做到这一切,我们需要从思想层面入手。这包括明确太极推手性质及其目的,以及培养一种舍己从人的精神,即随人而动,同时引领并转化对方力量。此外,还需要克服争胜心,不怕失去面子,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技术,最终实现心意与身意之间无缝对接,使得每一次行动都流畅而自然。
此外,还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来提升听劲、形体整洁以及轮轴旋转等技巧,以便于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无论是在空间还是时间上的变化,都能保持最佳状态。在掌握这些技巧之后,再结合正确的火候管理,即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恰当地应用“非攻”。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27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