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武术》2012年第7期中,杨志英先生撰写了一篇名为《漫谈太极参理论的基础》的文章,他指出当时太极拳界许多论述缺乏确凿的证据,很多内容模糊不清。杨志英强调了对太极拳基本理论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并批评了当代一些人避而不谈或视而不见古人的贡献。
他特别提到“老三本”,即李亦畲的手抄三本内容相似的太极拳谱,这些谱子包括启轩本、郝和本和自藏本。这些书籍被认为是太极拳理论奠基之作之一,但它们直到1935年才正式面世。这意味着,在那之前,“老三本”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它们并未广泛传播。
然而,事实上,“老五本”——包括丁卯本和丁丑 本——早已存在,而这两份手稿可能比人们所想象的更早出现。丁卯本最早赠予马印书,其后署于1867年;丁丑 本则由永年贾安树保存,其《太极拳小序》署于光绪辛巳中秋,即1877年,比“老三本”稍早。
这些古代文献中的信息对于理解武德秀等人的作品至关重要,它们展示了一个关于如何通过练习达到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状态的心理与技术层面的深度分析。此外,这些文献还包含了关于身体内部结构以及如何通过练习来整合这一结构以实现健康与平衡的一系列指导原则。
如果你想要自学武术,可以从学习这些基础文献开始。了解历史背景和哲学思想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技巧背后的意图。这将使你的训练更加有意义,并且能够激发你的潜力,使你能够在自己的道路上取得进步。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