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的一段时光里,四位儒士携手赴京赶考,但因朝政腐败,他们未能如愿以偿。于是,他们踏上了漫长的旅程,寻访名山古刹,以静心习文、练武。他们深受唐代梨山老母所传八女徒弟内家拳法影响,这门拳法包括了七种不同的风格——鸡、狗、鱼、儒等四种,其中的鸡、狗、鱼和儒分别象征着天地人和五行哲学。这种独特的武学融合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有无”、“运动变化”、“动静”和“虚实”的思想,形成了一套别具一格的内家拳——儒家拳。
儒家拳源自无极之中孕育太极,无极代表的是静态,而太极则是动态。在此基础上,太极分化成两仪,即心与眼;两仪又转变为四相,对应于身体上的四肢;四相进一步演变成八卦,反映出身体各部位的变化以及六十四种可能性的运作。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变化观念之上的,它创造了一种桩桩如阵般连贯打击方式,以气力互助,每个动作都从根部开始,上下协调,一步一步自然流畅地前进,其步伐被称为鸡步,这是一种双腿弯曲并且膝盖向内部收缩,同时夹住股肉提起臀部,使得行走保持直线,并能在任何方向自由移动。此外,还有翻转阴阳鱼身技巧,不仅不缠绕也不攻击,却能通过缠绕带来攻击,也可以单纯进行攻击,有时会同时使用这两者,如同用手借力落地,然后抬头发起犬腿,使得整体显得天人合一,全然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