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因其内涵而得名,循环不息,变化莫测,虚实相生,自然而然,通达渗透,无为包容是它的根本特质。练习太极拳包括了架子功和推手两大部分。架子功是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将体会到的循环无始、变化莫测、虚实相生、自然而然、通达渗透无为包容状态;推手则是在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体验这些特质。经验丰富的老师常言,一般来说,在进行架子功时,就像是面对着人群却又仿佛独自一人在行走;而在推手中,即便身边有人,也能感受到一种空寂与孤单。
这其中蕴含的一个道理是,无论是否有外界干扰,都应该保持一颗“不受”之心。这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数,这正是太极拳所展现出的包容性。在从架子功中领悟太极拳的包容性时,我们既在完善自身运动能力同时,也在洞察运动趋势的必然规律;而从推手中体会这一点,则意味着保持心态与形态的一致,与架子一样,是练习者追求定力的过程,让对方随意,让对方继续,是我们的手段之一。
任何状态都有一种从不适合到适合的转化过程,一步一步地接近,有经验的教导者总是不缺乏方法。我曾经有幸接受过我的老师精心准备的一系列指导:
架式中的四极(开门立、中脘提、大円膝、小圆膝)、八桩(三角桩、二平桩、三星桩、伏虎桩坐盘桩寒鸡桩独立 桩混元 框)、十八手、三十六势;
推手中的三盘(月亮盘、火焰盾、一分二法)、六步(三角步八卦步玉环步七星步进退步寸步),以及十八法和卍字连环等。
最后,当我们逐渐抛弃所有这些方法时,我们才真正能够达到一个自然流畅的地步。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学习路径都是不同的,而最重要的是找到那条适合自己,最终实现对太极拳本质理解和掌握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