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功夫秘籍大全:我与咏春拳与永拳的对话
近年来,有作者在国内多家武术刊物发表文章,认为咏春拳即永春拳,亦言之凿凿地列举了有关“证据”。但我在拜访了广州、佛山、古劳、香港等地多名咏春拳长者,并参阅了相关的资料后,认为两者其实有不同的内容。
先说咏春拳。由于过去咏春门择徒非常严格,所传之内容多是通过师徒之间的口授,用文字记录的资料甚少。关于此拳起源,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清朝嘉庆年间,少林五枚法师云游民间,后寄身于川滇交界的大凉山(又名栖霞山)白鹤观,因与山下豆腐店严二二父女稔熟而传技于其女严咏春。严咏春技成后仍潜心研练,某日因看到蛇鹤相斗情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于是她吸收福建永春县方七娘的白鹤派中的“龟背鹤身”和坠肘、宗鹤拳中的“以闪为进”的三角步、福建少林拳中的敛臀高桩小四平马等身形、手法、步法,再结合蛇鹤相斗善于缠绕吞吐的特点,悟出了以手腕快速变动为主的“手劲”,从而创造出以上肢动作为主、以子午线(中线)原理和箝肘的动作为攻防核心的咏春拳,并总结出“来留去送,以静制动,柔化刚发;逢甩必冲,上失下取,无影破中;提防偷漏,一招定敌;意到眼到,都不落空。”等技击理论,在实战中,该派拳法不以力胜而以法胜,在当地技压群雄,其声名渐渐远播。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套武术独有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种打斗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
至于永 春 剑,则得名于 福 建 泉 州 少 林 寺 的 永 春 殿,为当年进 永 春 殿 者 所 习 的 南 派 内 家 拳 技,全称 应 是 “ 永 春 派 少 林 拳”。至善禅帅根据自己多年的习武经验,将长桥大马改为短桥小四平马。他将这些变化融入到自己的内家太极之道里,使它更加精妙无穷。我深感,这样的内家拆解,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对提升个人修养也是极大的帮助。
总结来说,从我的亲身体验来看,每一门武术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文化底蕴。它们不是简单的手足或肌肉运动,而是一种精神追求、一场内心世界的大冒险。这也正是我为什么要深入了解这些秘籍,让更多人能够从其中汲取灵感和力量,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