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武术界的多家刊物上看到了一些文章,作者们坚称咏春拳就是永春拳,并且列举了很多“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说法。但是我通过拜访广州、佛山、古劳和香港等地的咏春拳高手,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两者实际上有着不同的内容。
首先,我谈谈咏春拳。由于过去咏春门派对门徒的选拔非常严格,因此所传授的手段大多是通过师徒之间口头相传,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是很少。关于咏春拳的起源,有一种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清朝嘉庆年间,少林寺五枚法师云游四方,最终寄身于川滇边境的大凉山白鹤观,因为与山下豆腐店老板严二二父女关系密切,所以将武艺传给了严二二女儿严咏春。随后,严咏春不仅技艺精进,还亲自研发出了以蛇鹤斗争为灵感创造出的独特技巧,这些包括“龟背鹤身”、“坠肘”、“宗鹤拳中的三角步”,以及福建少林拳中的敛臀高桩小四平马等,从而创造出以手腕快速变化为主体的“手劲”。她总结出一系列技击理论,如“来留去送,以静制动”,并在实战中证明这套拳法以策略取胜,而非依靠力量。在当地,她技术压倒群雄声名远播。她将此功夫传给丈夫严博球,他们后来定居广东南雄县,将此功夫传授给了粤剧演员黄华宝、梁二娣、大花面锦(陆锦)、高老忠等人。当时这套功夫没有名字,但为了纪念爱妻,她丈夫取名为咏春拳。
根据长桥能运气短桥能自保”的原则,咏春派擅长使用短桥窄马之力,以发挥短劲为特色,其主要手法包括五大类——打、架、膀胱和指掌;其显著特点是吞吐浮沉和二字箝阳马。此外,它包含三个阶段学习内容:第一阶段学习气功;第二阶段学习入门十二式及三套;第三阶段练习特殊技能如扑翼掌。
至于永春拳,它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永青殿,是当时进入该殿的人习得的一种南派内家武术,全称应为永青派少林武术。至善禅师作为清朝中叶时期这一地区最顶尖教头,他根据自身多年的经验,将长桥大马改成了短桥小四平马。这套技巧最初用于反击敌人的强悍攻击,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威力。在历史记载中,当年少林寺各个殿堂所教授的事迹并不相同,因此今天我们看到如此众多流派都是由这些差异产生出来。
据说,在火烧少林寺之后,一位叫胡惠乾的人曾经避难于广东,并在那里精研一套以柔克刚的手法,即所谓花样的风格。他还帮助恶势力报仇并被誉为英雄,这使得他的武学成果得到进一步流传开来。而至善禅师也曾一度逃往广东避祸,为他未来的活动铺平道路。
2024-12-04
2024-12-01
2024-12-01
2024-12-04
2024-11-30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