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日来拜访了广州、佛山、古劳、香港等地的咏春拳高手,并深入研究了相关资料,发现关于咏春拳与永春拳的传统观点存在争议。首先,我要谈谈咏春拳,它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当时少林五枚法师云游于川滇边疆的大凉山白鹤观,与当地豆腐店严二二父女结识,后传授其女严咏春武艺。经过多年的修炼和实战证明,严咏春创造了一套以手腕快速变动为主的“手劲”技击体系,这便是咏春拳。
咏春拳以“上失下取,无影破中,提防偷漏”为核心思想,以身形步法如“吞吐浮沉”,三角步等为特点,其基本结构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气功;第二阶段学习入门十二式和三套拳法;第三阶段练习鹅手和知觉,以及最后学习一百零八点木人桩法。此外,还有六点半棍、二仪棍和八斩刀(又称双飞蝴蝶刀)作为器械练习。
至于永春拳,则来源于福建泉州少林寺永春殿,由至善禅师根据自身经验,将长桥大马改为短桥小四平马。据说当时南少林各殿所传授的武艺不同,便形成了今天众多南派内家拳流派之一——永春派少林拳。其中,有一位名胡惠乾曾在西关城外医灵庙前的田心坊西禅寺教授此风格,使得永春枪术得以流传民间。
通过对比两者,我认为虽然两者都属于中国内家武术,但它们在历史背景、技术特色以及流传途径上均有显著差异。这次探究,让我更加珍惜这些宝贵文化遗产,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更加细致地分析每个流派的独特之处,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武术丰富多彩的面貌。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