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所记载,峨嵋通背心猿家拳谱源远流长,有陈摶、字图南,安徽亳洲真源人,唐末宋初时期,他游太山岭、长松下与安期黄石辈论出入世法和不死药。陈摶弃家业,携一石鐺而去,遇鹿皮处士,在五当山石崖隐居二十余年。感五气龙君授以睡法拳法,练通背心猿二十四式,将运转法和修真图传给世人。
这套拳法运用十二周天的奥秘,对应着五代之末,由武当山移居华山后,将此拳传给白云:五龙飞空先生。一日乘驴游华川,当宋太祖登基大笑曰:“天下自此定矣。”后来,他将此功传给河南嵩山少林寺慧可法师,从此少林寺有通背之艺。
鲁云清是这一系统的重要传承者,他在京城经商皮货,并于清道光年间云游至京。在京期间,他见到了行贸於彰仪门内的王顺成皮袄店及其帐房先生石鸿盛。鲁云清对石鸿胜的打击技巧赞叹不已,便拜他为师学习六载之后归乡。此后,鲁云清返回故里,在社会上继续教授他的白猿通背源流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拳术在牛街地区逐渐发展出了独特风格,即“打中有摔”、“摔中藏打”,结合了各种武术元素。这一系统也被称作“心猿.心意.与心极”,其中包含了二十四式的深奥妙用,不仅限于分门别类,而是融会贯通,每一式都蕴含着深层次的心理状态和意志力量。
马晓合作为第一代传人的弟子之一,他在鲁云清老师指导下掌握了这一高超技艺,并将其继续向外传授。在他的三位徒弟中,有王贵祥专注于散手单操,一百单八手;张少三则精通多样化的手段;还有其他弟子,他们共同维护并推广了这一系统,使得白猿通背源流考成为了一种能够综合体现内外兼备、灵活多变的武术形式。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