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戚继光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期间,宁波府镇海县甬江口的沙蟹岭西南角,他不仅训练新兵,还结识了武状元杨斌。杨斌引荐了张松溪、杨斌以及其他十一位师兄弟,他们共同帮助戚继光训练新兵。戚继光结合他们的特长,编创了一套能使士兵“惯勤肢体”、“活动手足”的拳套,即著名的“戚氏长拳”,也称“《拳经》三十二势”。
参与编创此拳套并帮助训练新兵的是内家拳名家张松溪,他将此技艺传入宁波民间,并称之为“南兵拳”,成为宁波(四明)松溪内家拳套路系列的重要入门之一。此技艺与宁波的“南兵拳”同出一源,因此两者应属“双胞胎套路”。
戚氏长拳是综合多种拳术精华,其劲力和技法融合了长短打各方面内容,使其变化无穷。在这套技术中,总结了许多精辟的技击法原则,如上述提到的各种招式和战术,这些原则一直被后世武术家所推崇。
据夏宝峰祖传资料介绍,“南兵拳”又名雄拳或长拳,以典型浙东南风格闻名,其特点是手脚相应、长短互用、内外周全、刚柔并举,可先后颠倒但前后都可势势相连,有明眼、快手、力脚、便身等特点,是历来奉为兵营首选。
尽管初看似不同,但通过核对歌诀,发现计数口径不一致及部分名称有差异。因此,可以认为戚氏长拳与南兵(宁波架)虽数量上有差异,但实质上同属于双胞胎套路。这两种形式都是明清时期最受欢迎的一种综合性功夫,它们以其独有的韵味深远,被视作中国武术史上的璀璨珠宝。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8
2025-02-16
202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