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术拳,亦称地术犬法或“狗拳”,是福建七大拳种之一,其创始故事相传源于明代闽南白莲庵,由尼姑四月大师所创。至今已流传六代,后由近代宗师陈依九定居福州后进一步发展。由于其独特技巧而被国家体委武术调查组定为我国稀有拳种。
地术拳既归属于寺庙内的宗派系,又因地域分布在闽中,属长江以南的南拳体系。在风格上,它既融合了南拳的低桩、扎马、稳实刚猛之美,又具备动作灵活多变、起伏飘洒之感。因此,有人形容它似北非北又似南非南。但这些都不能完全体现出地术拳独有的特色——其在地面功夫,即地面技击术和技术,这是其灵魂,也是与其他拳艺区别的关键所在。
2009年,地术拳被授予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在2011年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认证。此外,该技巧以模仿狗的机警敏捷、灵活刚健和凶猛为基础,将快速迅猛的南方手法与灵活多变的北方腿法结合,以形成独特风格。
一旦落到实处,地术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发挥出极大的制敌威力,让人如鱼得水般自如。这也正如古籍记载:“狗法落地蓬车莲,跌扑翻滚起伏沉。”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得练习者能够展现出刚烈多变、阳刚之美,同时兼具舒展大方、安然自得和少手法善腿法等特点。
此外,该技巧还借鉴了生物力学、运动力学及机械力学,在结构运动中运用,以反关节原理轻松擒拿对手,上、中下三盘身手脚配合变化无穷,为集 南北双雄于一身的地藏经提供了丰富素材。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