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术拳,亦称地术犬法或“狗拳”,是中国武术七大门派之一。据说,这门拳艺由明代闽南白莲庵的尼姑四月大师创立,并经过六代传承至今。近代宗师陈依九将其带入福州,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一独特技巧因其难以外传,被国家体委武术调查组评定为我国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术拳源自寺院,故归属宗派系,同时又因地域分布在闽中,与长江以南地区相连,因此它既属于南拳体系,又具有北拳风格的灵活多变性。在动作上,它融合了低桩、扎马、稳实刚猛之感,以及形意神表达舒展飘逸之美,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可以说它既非纯粹的南,也非纯粹的北,但这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地术拳独有的特色——地面功夫,即在地面上的技击艺术。这正是地术拳的核心所在,是区别于其他武学的一大亮点。
2009年,福建省政府和文化厅授予的地术拳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2011年更被中央政府和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保护项目。这反映了这门古老技艺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需要保护和传承的人类精神财富。
此外,地术犬法还模仿狗类机警敏捷、灵活刚健及凶猛特性,以翻滚扑摔剪奔窜跳钻挂等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上、中、下三盘融合了快速迅猛的南方手法以及灵活多变的北方腿法,使得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变化与挑战。
落到实处,这门技术最容易发挥出制敌威力的优势,让人感觉就像鱼一样游在水中般顺畅。此前经典中的描述:“狗法落地蓬车莲”、“跌扑翻滚起伏沉”、“轻巧猛速变无穷蹬踢见其能”,正是对这一技艺最高尚境界的一次概括。通过结合生物力学、运动力学及机械力学原理,使得每一次打斗都变得高效且精妙无端。
在地体育竞赛中,它吸引了一众专业选手;在军事训练方面,它提供了一套绝杀技;而对于医疗养生领域,则能够运用其内涵丰富的手脚配合来治疗身体各个部位的问题。而由于其稀缺性,这门技术也成为了许多影视作品中的焦点,被中央电视台《发现档案》、《远方家园》等节目深度报道过。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拥有广泛影响力的武林奇技,一直参与着国内外各种武術交流活动。2001年成立的地术犬法委员会致力于整理历史资料及套路,为全球数十个国家培养出了大量爱好者。此外,该项技术代表队也参加过众多国际比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有计划加入军队公安训练内容,为社会服务提供支持,同时也推动中华武功文脉向世界扩散,将民族精神弘扬至世界各角落。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30
2024-11-29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