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术拳,亦称地术犬法或“狗拳”,是中国武术十大门派之一,源自明代闽南白莲庵的尼姑“四月大师”所创,至今已传六代。该拳种因其独特技巧而被国家体委武术调查组定为我国稀有拳种。
地术拳既融合了南拳的低桩、扎马、稳实、刚猛,又展现了北拳的灵活多变之感。它以地面功夫为核心,尤其擅长于翻滚、扑、摔等动作,从而形成了一种独有的风格。这使得地术拳在武林中显得格外特别,它不仅模仿狗的机警敏捷,还善于运用生物力学和运动力学,使其技术更加精妙。
2009年,福建省政府和文化厅将地术拳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在2011年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认定。这种古老且珍贵的艺术形式,不仅在国内受到重视,而且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地术犬法以落在地面上最能发挥制敌威力的特点著称,这正如其要诀所述:“狗法落地蓬车莲”。这意味着虽然在地面上,但仍然能够表现出强劲与柔韧之间完美平衡。在实际对抗中,它巧妙利用反关节原理,让身手迅速变化,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是一门充满智慧与力量的武艺。
除了作为竞赛中的精彩表演者, 地术犬法还被军事和警察机构采纳用于训练,其独到的技巧也被应用于专业医疗领域,如整脊治疗等。此外,它还广受影视制作人青睐,被用作剧情背景,为观众带来一种特殊的情境感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建的地术犬法委员会成立,将历史资料和套路进行系统化管理,并致力于将这门稀有艺术形式推向世界,同时积极参与各级武艺交流活动,以促进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