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张宝银

《简化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张宝银

近日,一位拳友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舍已从人’这个概念相对容易理解,但‘舍近求远’却让人感到有些困惑。它如何理解呢?”在此,我将尽力为这位拳友提供一个清晰的解释。

在太极拳的学习和实践中,“舍近求远”这一表述经常被误解,甚至遭到批评。但我认为,“舍近求远”实际上是“舍己从人”的具体体现和落实。这一点,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尤为重要。

例如,在执行“野马分鬃攻腋下”这一动作时,我们可以通过一臂被采捩来实现“舍近”,而另一臂则顺势走化,实现了“求远”。同样,在进行玉女穿梭势中的摇化单臂托手上时,我们需要一臂遇力走化以实现“舍近”,而另一臂则顺势粘托,以达到“求远”。

任何武功技法的应用,无不体现了这种原则,即不断地寻找一种平衡状态,使得自己的招式既能有效地应对对方,也能避免陷入死循环。因此,无论是在施展出招还是在防御方面,都必须始终坚持这个原则,不然就很容易陷入机械重复或者速度快但没有力量的问题。

2009年,我曾与浙江魏坤梁老师就这一话题进行过深入探讨,并且我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不过,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如果仅仅依靠“我顺人背”的理念,而没有经过充分的练习和理解,就难以达到真正掌握太极拳精髓的地步。在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论》中,虽然提到了多悟或多误,但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仍然是能够在实践中找到正确路径。

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接受,有些可能会因为其独特性而引起争议。不过,对于那些真正渴望掌握太极真谛的人来说,这是一条通往内心平静、身体健康之路。而对于那些只追求打击效果的人来说,则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方式过于复杂和抽象。

总结来说,“舍近求远”并非错误,它只是一个需要通过长时间练习和深刻理解才能掌握的概念。只有不断地尝试、反思和调整,我们才能逐渐接触到更高层次的武术境界。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并在自己的修炼过程中找到正确方向。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