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功秘籍口诀太极弧形不离点人物内心的修炼之路

《太极拳竞赛套路全书》详述了动作速度,指出太极拳如“等速运动”,其每个动作均由等距点组成,如虚线。太极弧形以点为序,表现缓慢均匀,但目的不仅在于此,它不仅要行于“点”上,更要用在“点”上。

从外观看,太极弧形走的是“线”,但遵循的却是连续的“点”。这些“点”,包括起始、落终以及延伸的定位点,顺逆往复相互依存,无始无终。弧形形成特定形态,由于这些未断续的“点”。太极拳要求既不可多动,也不可少动,更不可妄动,即要求把每一姿势都落实到某个具体的位置去。既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更不能脱离任何一个位置。这才能使得整个移动形成平稳流畅、身肢放长舒展开放的状态。而每一个姿势若非明确其所处之弧形之中,则无法达到纯熟。在练习过程中,每一个击打或推挡都以寻求空间中的某一点作为攻击防御想象。此即所谓:“拳打无人似有人。”因此,在完成各式各样的起落进退、虚实开合时,都必须以这个精准之地为基础,以求得行动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从内心看,完成这一系列弧形运动,最重要的是通过传输劲源与劲力来表达意境与神韵。在积累力量过程中,由意念引导内气内劲循环汇聚成强大力量。这些运行途径敏感地点经穴,这些成为引发内在迁移路径的一部分。当进行这样的练习时,“节节贯穿”就是指以此种方式接连不断地将力量通过不同的节点传递至最终目标。

为了达到练习境界,要使身体外在空间与内部活动相结合,即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节点之间相互融合。这是一种高级境界,是一种神威。在实际操作中,当对手何处击打,就应回击何处。这意味着当两个节点重合时,便产生一种弹性的力量,可以随时出击,不会有任何弱點。

练习太极拳达到效果,并且让身体内部和外部完全协调,就必须保证这两个节点同时存在并且融入一起。如果能正确理解并应用这种方法,那么可以实现完整而流畅的手法和整体感觉。此举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玉女穿梭左式开始,从右足涌泉穴开始,让内气沿督脉向上转移到左手掌心,然后再下行回到右足涌泉穴,这样做完一次周天运行共计40余个穴位,使得整体活动变得流畅自然,而不是单纯机械性运作。

总结来说,了解及理解太极弧形需要从两个核心元素出发:它们分别是空洞机械运动以及严谨细致训练,只有这样初学者才能进入正轨,而老手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技巧水平。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