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演练24式太极拳口诀表始终保持太极弧形不离点

《太极拳竞赛套路全书》提到,太极拳动作如同“等速运动”,由等距的点组成,形成虚线状。然而,这些点不仅是动作的序列,更是动作的落脚点。从外观来看,太极弧形走的是线,但这些线都是由不间断的点构成。每一个起始和结束点,以及连续不断的定位点,都在顺逆往复、环环相扣中形成无端之势。这种通过点组合而成的弧形,是有章可循、无懈可击的一种特定的形态。

在练习时,我们特别要求既不能多动,也不能少动,更不能随意乱动。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把每一个动势都落实到具体的地步,不多一分,不少一分,更不可偏离任何一点。一旦达到了这个境界,便能使整个身躯呈现出“不丢不顶”、“不扁不抗”的状态,即满月之势。而如果每一个手法都无法明确其所依据的弧形,则便无法达到纯粹与准确。

此外,在表达攻防含义时,太极拳也利用这些“点”作为着力之处,如寻找空间中的某个关键“点”,以实现一种攻防上的想象。在完成整个架式时,由于量变至质变,都必须以这些小小的“点”为基础,以求得准确和合理。

内在方面,太极拳通过输入劲源并展现出某种意境或神韵,而在这过程中,无数次地积累力量,并引导内气流转汇聚成为劲力。此过程涉及敏感区域和经穴,每一次移动均需经过这些特定的位置,因此它们成了内在弧形所依赖的小小节点。

因此,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我们需要将所有行动贯穿于这样的结构之中,即以这些微小且精准的小节点为基石,将整体结构串联起来,从而达到攻防与健身目的。

要想要练就一定程度以上的心得,那么需要让自己的神韵与身体结合,让内外完全融合。在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结合其实就是两个概念——外部空间中的各个关键节点以及内部循行路径——两者之间完美对接。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威严。当你打击对方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能够找到最恰当的地方发挥最大的力量,它可以瞬间爆发出来,无论向何处都是强大无比。如果想要通过练习获得效果,使身体内部与外部完全协调,就不得忽视了要求这两个概念互相融合,即两者完全一致。在我实际训练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这样一种情况:在进行任何形式的手法时,要追求两者的融合,有助于使整个姿态变得更加圆润完整,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对经络穴位产生影响。

《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用玉女穿梭这一招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这种方式来实施。但是在玉女穿梭左式开始前,从右足涌泉穴开始,沿督脉向上至左手中指中的冲穴,再回到右足涌泉穴,一周完成,“周天”的运行共计40余个腧穴,每一次触碰都引导经络运行,使整个身体得到充分流通和锻炼。而这样的运用,其实质就在于将空间中的每一点,与经络上的各个重要位置重叠起来,最终实现了一气流转、冲贯经脉、通遍全身的情况。

总结来说,只有理解并认知到这个基本原则:即从两个最根本的小节(或称为"二元")出发去认识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门径;只有坚持下去才能逐渐增强自身能力。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