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翻阅那部古老的圣典,我都能从中汲取到无尽的力量和启示。其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第一句话,如同一把钥匙,将通往深邃智慧的大门打开。
这段话提出了“道”的概念,它既宏大又深邃,不仅是法则、规律,更是抽象与具体的结合。在太极拳界,这种理解被运用来追求最高境界或称为“太极拳道”。然而,对于这一点,有着不同的解读和争议,就如同对《道德经》不同句读带来的不同的意译。
董子竹先生坚持认为:“道,不是什么法则、规律之类,而是生命力之源,是活生生的东西,是生命活动的整体系统。”他强调,我们不可能凭意识去使用这种生命力,而只能去体验它。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关于太极拳三层次理论——技、艺、道,以及批判那些达不到艺术层次的人们。
在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中,我开始理解更多关于知与不知的问题。我发现,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完全认识事物,因为背后总有未知存在。而真正懂得这个事实,那就是真知。这使我明白,无论我们所做所学都是对“不知道”的一种体认,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接近“常态”。
太极拳也是一样,从初学阶段即遵循外在形式(遵乎规矩),逐渐丢开外表标准,注重内在意念(化乎规矩);再进一步丢掉意念,只注重心机感应(神乎规矩)。每一步都是一种新的认识,每一次修炼都是向更高境界迈进。
但很多人停留在较低层次,他们满足于已经掌握的一些技能或理念,却忽视了更深层次的心灵觉醒。在达到某个程度后,他们便停止前行,没有勇气跨越自我限制,最终错失了真正融入自然和实现个人完善的机会。
最终,我明白到了通过丢弃所有预设条件和思想框架,与自然相融合才是最终目标。就像庄子的庖丁解牛故事一样,从最初简单直观地看到牛肉,再到洞悉其结构至最后达到忘却自身而只剩下纯粹自然的手势——这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接近了那个永恒不变的原点——常态,即使是在武术万维网上寻找答案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