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太极拳,首先是掌握招法与内劲的结合。呼吸方面,我们追求的是自然肺式呼吸,不强制配合动作,以避免憋气或产生犟劲。一旦招法练习到位,便进入了懂劲阶段,这是练气、练内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应当开始考虑腹式呼吸与动作的协调性。《拳经》中提到的“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揭示了通过呼吸鼓荡,从而引发内气鼓荡,使得身体随之变得灵活。此刻,虽然不必全程配合,但在蓄力、释放力以及虚实转换时,应尽量同步。
太极拳强调腹式呼吸,因为只有通过腹式的鼓荡才能有效地激发并运用内气。这一过程促进了精化为气、气化为神,最终达到神返虚境,从而实现长生不老。太极拳要求我们回归到先天般的腹式呼吸,就像胎儿在子宫中的自然循环,如同脐带将空氣引入小腸,同时外凸于小腸,在脐下收缩以供母亲体內運輸養分。当这段脐带被切断后,即进入后天肺式呼吸;通过习练太极,我们试图恢复先天状态,将腹式呼吸重新应用于诱发先天之内气。
何谓“气沉丹田”?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将空氣導入丹田,而是在借助于顶部虚领和肩膀下的沉肩坠肘,以及利用排出的空氣來引导內氣降至丹田中。当這些內氣充盈於丹田時,可以感受到胸部虛弱但腹部實重,這種狀態有助於身體輕靈且下盤穩固。
何谓“宜鼓荡”?此處指的是當我們進行深層次的吐納練習時,應該將這個動作與身體各部分相連結。在每一次深深吞息後,我們應該讓空氣從尾闾通過督脊道向上流動,並使其緊貼於背部形成一個類似漣漪波浪運動(即"鼓"),隨著每一次較長時間持續的心理放松和逐步減少胸腔壓力的過程中,此類作用也會發生(即"荡")。這樣做可以促進內氣循環遍布四肢百骸及神經末梢,使整個身體都感到轻松舒适,无论是在發揮力量还是柔韌轉換時,都應該與此類心意保持一致。
因此,在进行太极拳训练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自己的体态与内部活动之间紧密联系,并努力让我们的意识参与其中。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学会如何使用正确的姿势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身体,让我们的动作顺畅无阻,同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掌握技巧,并最终实现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