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术训练法岵栳探秘

在古代武术训练法中,先师郝公少如曾经提到:“太极拳是用意、用思想的拳术,是先有意,后有形,可以说是意形拳。”这说明了在太极拳中,意念的重要性,而“先有意,后有形”更是强调了如何运用意念。除了太极拳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武术,如形意、八卦、意拳、大成、八极和峨眉等,也同样重视使用心思与身体协调一致。

然而,这些武术中的秘密一直被保密,不仅在冷兵器时代,而且到了现代都依然如此。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往往更关注于技术和财富,而不是深入探究这些古老技艺。尽管现在已经进入原子弹和导弹时代,但国外的格斗技术仍然非常发达,因为它们能够赚钱。但他们研究的是肌肉力量,而非中国武术家所说的“用意”。

要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些技艺,我们需要更加珍惜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我们将使用心思于武术看作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一种财富,我相信国人会更加热情地去研究、交流和推广这些技艺。

从各种关于武术的手稿或当代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用意”的描述都是含糊其辞,有时甚至像无字天书一样,让人难以理解。为了促进我国武术的发展,并且尽我所能地向大家宣讲,我希望能够引起更多高明者的兴趣与关注,从而进行讨论和提高。

那么,“先有意,后有形”意味着什么呢?这里,“ 意”指的是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而“形”则是身体上的外观,是可见可触摸的事物。当我们将这两个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既包含实体又包含精神层面的整体,这就是太极拳中的使用心思方式。

不同的身姿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圆形代表金色,展现出威严稳重;直线代表木材,表现出生长繁茂;曲线代表水流,以寒润流畅著称;锐角代表火焰,以热烈上升闻名;方块则象征土壤,以厚重稳固著称。每一种身姿都能攻击也能防守,每一种内部都包含以上五类元素,其中只有方块最具稳定性。

当你想让你的手臂变得更长或者向敌人背后击打而不需特别努力时,你就已经学会了通过改变你的心思来改变你的身体。这是一种提升力量的手段,即使普通的人们尝试也会发现效果良好,只不过他们可能没有明白这一点。

站桩或行走时感到不安,可以通过想象脚下有一张正方形板来增强感觉到的平衡感。此方法对于老年人的步伐尤其有效,他们通常行走困难,只要想象脚下有一张板,就不会摇摆不定。而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背部紧贴着一个坚固的大理石板,那么你即使面对敌人也会感到坚不可摧。

使用心思来提升技能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基础功夫仍旧十分重要,就像易筋经要求内清虚(清静柔软)而外脱换(易筋易骨),内清便是在洗髓过程中,使内脏变得纯净,同时外脱换则是在练习筋力,使身体变得结实。洗髓实际上就是利用思考,用思想去净化。而所谓元气,则不能被变长或变大的内脏所束缚,它是一股神奇无比能量,无论何物都不容易阻挡它,对万物产生影响,就像是穿透金子与石头一样强大,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它。不断地通过呼吸来净化自己,就是在进行洗髓过程。

历代 武学家对易筋经及洗髓经两部作品给予很高评价,将其用于指导自己的修炼工作,他们常常引用通俗的话语如“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表明通过气息控制整个身体,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认为这是最简单直接,最为有效的一套修炼方法之一。但由于这句话过于通俗,因此很多人并不把它视作万宝归真——即使这种话语蕴含深远意义却显得平凡无奇。不过,在太极拳里,“气”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作为指挥四肢变化的心灵工具。当一个人懂得如何运用气息,他就可以借助于这一切变化,无需再依赖具体动作,从而简化运动程序,使之更加快速有效。这正是那些追求卓越者永恒追求的心愿——找到简单直接但又充满潜力的途径实现目标。本文若存在疵误,请纠正。我诚邀各位掌门师王慕吟先生提供指导,并期待此篇文章对所有读者带来的启示。如果您认真学习并不断钻研,您将回馈社会,为未来的世代开辟道路。在这个过程中,请记住祖师的话:“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机精进”。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