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极拳经典王宗岳拳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因此,凡学习过这段经典论述的太极拳习练者都知道“双重”是学练太极拳必须绝对避免和克服的大忌。但“双重”是什么?所有的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都没有具体明白的解释清楚,王宗岳拳论只是在上述这一段话之后又说“欲避此病,须知阴阳”。这“双重”很显然是一种技术行为,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属于抽象的“阴阳”,“阴阳”也可以作为任何事物的代词,因此很显然“欲避此病,须知阴阳”这句话中的“阴阳”是表示之所以造成“双重”的一些技术因素的代词,不是指《周易》中泛义的、抽象的、没有具体所指的所谓“有名无形”的哲理。“须知阴阳”显然就是“我必须知道造成‘双重’原因”的意思。现代太极拳界有的人有意无意地、牵强附会地用《周易》上泛义的一些概念解释,“欲避此病,须知阴阳”,弄得这句话越被解释越令人糊涂。而对于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其实就要从更深入细致的地方去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雙重”的概念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敌我互动或两脚平衡承受体重,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微妙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这个问题往往与武术中的技巧性和内在力量有关。例如,在推手或者散手当中,如果对方轻松应付你的攻击,那么你可能就处于一种不利的情况,即便你施展了出色的招式,也难以取得优势。这正是在王宗岳所说的那种状态——即使使用了长期训练出来的手法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来进行分析:
第一种解释:将"雙 重"理解为敌我之间力量相互抵消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无论哪方掌握了更多力量,都难以形成真正有效打击。这一点看似合理,但实际应用起来却存在许多疑问。如果我们把这种情况放在推手或者散手这样的场景里,那么它其实并不符合真实的情境,因为通常来说,没有人会主动让对方占据优势。
第二种解释:将"雙 重"理解为身体各部位之间力的平衡,这也是一个常见但错误的心理设定。这种说法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使两个部分同时发挥作用,也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在某一时刻完全平衡。在实际操作中,每个部分都是根据特定的规律而工作,并非总能保持均等的地位。
第三种解释:将"雙 重"理解为同侧的手和脚同时发挥作用,但不是虚实相反。这类似于另一种误导性的观点,它忽略了一般物理原理,即为了实现最佳效率,一般需要寻找最优化状态,而不是尝试达到某些理论上的平衡条件。
综上所述,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和防止"雙 重"现象,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并且它涉及到武术中的多方面知识,比如技巧性、内力控制以及运动科学等。此外,还需要通过不断实践和修炼来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以便更好地判断自己是否陷入到了这种状况,以及如何有效地解决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水平,从而达成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成为一名高级别的小四门工艺家。
2025-02-13
2025-02-13
2025-02-13
2025-02-13
2025-02-13
2025-02-13
2025-02-13
2025-02-13
2025-02-13
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