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向林耿玉清在自然中探索古代武术太极推手的不顶与不丢技巧

耿向林、耿玉清:探索自然中的古代武术太极推手不顶与不丢技巧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耿向林和耿玉清深入探讨了太极推手中的不顶与不丢技巧,这些是练习者最初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进入上乘功夫的根本法则和最高要求。它们是练习太极推手自始至终坚持不变的法宝,是毫不动摇的刚性要求,或者称“禁令”,舍此便难以进入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功夫的大门。

为了切实做到不顶不丢,经过多年的实践感悟,他们有如下粗浅体会供初学同好参考:

一、什么是“不顶”、“不丢”。

所谓“不顶”就是在对方出力的点上硬顶,阻挡其前进,而不是顺着对方劲往后退。“不丢”则是不主动离开与对方接触点,即听着对方劲,对方进多少我就退多少,同步运动,不要退少了就是“頂”,退多了就是“丢”。

二、为什么太极推手必须坚持“不顶”、“非丢”。

首先,它们体现了太极图内涵。黑白两鱼首尾相靠,阳强则阴弱,一阴一阳互相依存,没有分离。这恰恰反映了太极推手中的无为而治,无争之道。

其次,它们体现了太極拳特點。重在养生防身御敌,本领随养生而练出来,其特點尚巧又不可盲目追求力气大小。不頂與否才能借力,不讓去則能合體,因此能練出以小力打大力、四兩拨千斤之效。

再次,它們符合力學原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是力的三要素,在推手中,就是两个人的接触点。如果这个点是软活蹦乱跳对抗就会用得上力量;如果这个点是硬死板固,对方发出的力量就难以或无法发挥作用。

二、三如何才能做到“无頂”、“无棄”。

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因为思想决定行动。在实践中,要弄清楚何为真正意义上的行拳走架训练,并且认识到这并非比输赢,而是一种技能培养过程。

其次,要建立起一种舍己从人的心态。在实际操作中,当双方搭住时,就很容易产生自动防御反应,这需要通过后天努力来改变,从静止状态转变为随人而动,以达到化解外来的力量,同时也要引导对方面临来劲,使其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变化。

再者,还需克服争胜心,不怕失面子。当无法化解时,就应顺着对方劲而跳出去,这正是在练习中提高技术的一种方法,而不是硬抵抗,只怕被迫后退,那才叫做真正的小人心态,与修炼高深武艺背道而驰。

最后,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如同心意控制身体一样,让身体自己明白什么时候应该移动,每一次移动都像是已经预知到了结果,所以这样的感觉既舒适又自然,可以说这是由心意传达给身体,最终让身体自动完成任务。而这,也正是我老师所说的由"心知"传达给"身知"的一个例证,是一种内在意识指导外在行为的情况。这一点对于任何想要成为一名合格武术家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