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修习之法,即坐、卧、站、行、用。其中,坐功乃道家太极必修之法。坐功又称打坐,在佛教中称为禅定。在这过程中,人可以养身,也能入修士之门。不过,打坐并非仅需静止不动,而是内需求动,与太极拳中的动中求静有相似之处。当练至一定程度时,便须在静中寻求动作,这与练习太极拳要求在动中寻求静息是一致的。
此外,太极拳中的呼吸运动,与内丹术的诀窍相符。而关于太极拳起源,有说是由修道人士所创,因为他们久坐在一处担心血液流通不畅,因此在打坐后进行一些身体运动以补充气血。
老子曾言“虚極靜笃”,意味着归根结底就是要达到一种深沉的静态。而王道渊在《述金丹功夫》中指出,“大道无為妙理深,工夫須向靜中尋”。《老子想爾注》则提到,“入清靜合自然可久也”,说明了炼虚守静对于内丹术的一种重要性。张三丰祖师则指出,“神怡氣靜極自然,妙自無生現太極”。
因此,当人们通过打坐来达到心平气和、志得意满的时候,他们便能够体会到这种状态对身心健康的益处。此外,由于没有正确传授,没有真正理解其原理和目的,这种练习可能既无益又有害。如果能按照正宗的道家太极拳要旨去做,那么这样的练习就不会有弊端。
具体来说,要正确地进行打坐,可以选择各种姿势,如单盘膝或双盘膝,或者保持常规座位,但必须注意虚领顶劲、沉肩含胸以及周身松开等细节,以确保整个身体都处于放松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收视反听,并且谨慎地控制五个感官(耳朵、眼睛、鼻子、小肠和脾胃)以避免散乱思绪影响集中精神。
初学者应注意,不宜急于行气,只应通过鼻孔自然呼吸,并让意念随着呼吸而变化。当意念与呼吸结合起来时,便能够更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反应。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地穴式练功,它是在前式基础上运用的内意法,但这种方法具有潜在风险,所以应该在合格的老师指导下学习。这类似的危险性也适用于其他高级技巧,如“走空”、“天梯”、“独木桥”等,其中每一种都要求高度集中精力并且掌握正确技术。
卧功同样非常重要,它分为养生卧功、中医诊断卧功和轻玄卧功三种不同的形式。养生卧功要求侧躺,用手撑住头部,用脚支撑身体,让全身尽量放松,同时关注腹部区域,以达到提升整体活力和提高抗病能力的心理作用。
桩功作为基本训练,是所有武学者的必备技能之一。它基于“无形”的概念,无形即为空间本质,无界限,无边际。在桩立时,要把握阴阳,即控制呼吸与意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形与劲之间的问题,使得整个人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人机系统,从而实现了阴阳合一,最终达到武德完美境界。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