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须避双重之弊!为何?从太极图象中观察,若出现完全的阴阳对等,便会使太极圆不能转动而停滞了。这样一来,世界万物也停止了,运动、时间、凝固了,空间也消失,那又是什么境界?宇宙消亡了!由此可见,太极图乃中华古先人对世界万事的洞悉与揭示!
更为神奇的是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的深层解析。那便是太极图中的鱼眼所隐喻。这鱼眼不仅代表着生命之源,也预示着变化与发展。
所谓双重与不双重实则是对虚实把握,对阴阳理解。在太极拳上不断深入探索,将进一步加深其中的悟到。
在推手、器械等方面,都需警惕这种现象。不仅限于双腿,还包括手部和腰部等各个要素上。此点对于初学者尤其重要,他们往往难以同时掌握,但随着技艺日渐精进,他们将领悟更多,更能发挥自我。
偏沉则滞,而双重则阻塞,这正是前辈们经验积累以及我们在习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在进攻和防守中都需兼顾两者,如同推手中的互动:一味防御常导致被动状态,不利于有效化解。因此,在应对对方进攻时,要既有防,又有攻;如遇对方推手,或向左击或向右打,或施展直劲横打,都需恰到好处地运用虚实听劲和变化,以避免形成僵硬无效的双重状态。
理想的太極拳境界,是阴阳轮流替换,无丝毫差距;虚实分明,不偏离左右。这就是我们常称赞的一种境界——“不丢不顶”、“粘连相随”,即使对方尽力缚住你的手脚,你仍能主导局面。
初学者易犯腿脚上的虚实混淆,使得整体呈现出一种“双重”的状况。因此,在练拳初期,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架子基础,这是一项基本功。此阶段务必确保虚实分明,其中包括保持灵活性、高举胸廓、松懈腰背及沉稳膝盖和肘关节,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要求。
当腰胯松软且身体结构清晰时,这只是一个基础成就。就像书法学习结体搭配后,再追求笔势遒劲一样,我们在修炼武术时也是如此,目标是让每个姿态都充满空旷感,同时又有力量感,即所谓的一静无非,一动无止歇。这既是一种高级境界,也是一种持续追求的心法修炼方式。
内外之间虚实变化亦是武术修行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体现了内心强大的气场,以及外表柔韧却坚定如磐石的情操,最典型表现即气沉丹田千年鼓荡劲。而过度依赖“气”而忽视形意,则容易陷入一种名为“双重”的误区,使得身姿生硬引起身体不适,因此必须不断调整,从根基开始逐步提升,从粗略到细致,从表面的技术到内涵深处,不断循环反复,最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融合。”
这便是我国传统武术需要改善的地方,以展示我们的特色并脱颖而出,让世界看到中国武术独有的魅力。而非单纯模仿西方搏击技巧,如拳击、泰国摔跤(Muay Thai)、跆拳道等,只不过这些技术虽然精湛,却无法完全展现中国传统武学独特之处。我希望通过推手这样的形式去寻找答案,为全球华人的文化遗产增添新的光彩。
2025-01-28
2025-01-28
2025-01-28
2025-01-28
2025-01-28
2025-01-28
2025-02-05
2025-01-28
2025-01-28
202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