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生老师指出:“太极拳的运动方式是内运外动,内运运行的是气,外动动的是形体,而且必须内运在先,外运在后。”这就是说太极拳的运动方式与别的运动不同,意气内运是“因”,肢体外动是“果”。 太极拳内运的基本因素是气沉丹田,意守丹田,即是郑曼青老师反复强调的“以心与气,相守于丹田。”不仅仅要意守丹田,还要求丹田内动。究竟丹田如何内动呢?李雅轩老师有精辟论述:“思想意识在丹田里主宰一切,所有的动作与呼吸,无一不是由丹田里主宰,丹 田里牵动,丹 田里供给的。”肢体不能先动,一举手一投足都是由 丹 田牵動,所以有练太極拳者不動手 動手便非太極拳之說。赤即是“命意源头在腰隙”。正如一列火車是一個從火車頭來牽動;又如將作戰司令部設在 丹 田,大家都知道大自然氣 的能量相当大,如飓风、氣旋等。人类利用氣 的能量作为各种動力,如汽車 的動力是在於 氣體 在汽缸內壓縮與膨脹所形成 的;又如火箭升空等等。
太極拳前輩們利用內氣這種能量作为發劲的手段,不斷地通過全身心的心態調整,使得內氣充裕;又通過聚氣凝神、中氣贯足、気敛入骨等方法,由 丹 田落至足下涌泉,就產生了地面的反彈力。正如宗師楊澄甫所談及:“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此 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高興練習則得真正內劲。”
演練太極拳不是僅僅在肢體上進行外運或外動,而是在於透過身心修煉,以意為引導,以無形之力去影響軀體,使其展現出柔韌而強大的力量。在這樣的一種運動方式中,便逐步進入了先師王宗岳所論及的心理領域,即那著名的一句話——“以心行氣,以氣運身”。
这样的实践,不但能够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探索和锻炼,是一种既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又能够培养精神境界的人文艺术形式。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愿为它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原因之一——因为它带来的那种难以言表的情感满足和生命活力的提升,让人感到无比珍贵。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学习并实践太极拳时,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到,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手势或者姿态,而是一个从根源到顶点,从内部到表面的整合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呼吸,都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是一种对于生命本质进行深层次探索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这种独特且高超的地球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更加接近那个最终目标——实现自我完善,为社会做出贡献。这就像同样是一门地球艺术——音乐一样,那些我们听过却未曾真正领会过的声音背后蕴含着何许人也,以及他们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这也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而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智慧与美丽世界吧!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