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木格畴——娒儿拳师,浙南武术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生於1926年7月27日,死於2003年7月,享年77岁。他不仅拳术精湛,棒法熟利,能使陈琼独门武器——双锏,而且又得著名武术大师丁鹏飞传授的“铜人十二经秘笈”,运用自家特制的中草药,结合穴位推拿、、救治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名扬省内外。
娒儿老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呢?这还得从头慢慢的说来。
祖辈言教身传,立志习武健身
娒儿老师出身在茶山街道罗丰村泮山地方,那是一个半山腰的村庄。村里的部份是种山务农的,从事祖辈依山开发出来的山园林地,长年累月的以种植杨梅、蕃茹过日子。村中几户富裕人家,也种几亩水稻,以换取一些稻谷度日。木家是大户人家,祖辈几代人居住在一起,农忙季节,全家忙于干农活。每到农闲,大家常围在自家的坦院里,练武健身。据说,娒儿老师爷爷一代的祖辈,有三个兄弟,一个叫幼义,一个叫幼启,另一个叫幼来。他们兄弟三人,平时十分注意磨练自己,练熟了一身的硬功和软功。一次,一个外地客人来拜访他们,正值幼启在家。当时,家中没有开水用来泡茶。于是,幼启就招待客人在厨房坐下,一边与客人谈话,一边烧起开水来。当时,灶前堆放着一些干竹子,只见幼启用手捏一下竹子,“啪”的一声,那竹子马上变成碎片,客人一见,立刻瞠目,心想,那来的硬功?于是,不等开水烧开,他就借故离开了。另一次,几个外地人慕名来到泮山地方,看见一人躺在地上练软功。此人身上放着一条重约三百来斤的横石条,石条两端还站着两个孩子,上下晃悠。来人见了,一打听,说是木家的老三木幼来,赞叹不已。一到晚上,当太阳西沉的时候,木家全家人聚在一起,习武练拳,谈枪论棒,其乐融融。夜色中,从那山坳里吹来的微风,轻轻的,为他们送凉,那路边草丛中蟋蟀嗞嗞的鸣叫,为他们奏乐,天上的月亮,洒下道道银光,为他们照明。此时,站在一旁一言不发的娒儿老师,沉醉在观赏之中。
在泮山地方,木家家丁兴旺,除了祖辈留下的十几亩山林园地外,还种了十八亩水稻田。说也难,那水田偏偏种在远离茶山的白象人的地界上。平时,家离水稻田较远,无法照应,所以,地中所种之物,常常受到侵夺,就是到了农忙季节,也少不了与人争论。少年的娒儿,看到这种种情况,他幼小的心灵中,慢慢地萌发了习武健身,保护家业的念头。
16岁拜师学艺,从此走上练武之路
据大人们回忆,少年时代的娒儿老师,是个聪明好学的人。平时,每当大人们习拳练棒的时候,他总是站在一边,静静的看,当人们一走开,他就自个儿在练,由于他悟性特别好,一些简单的套路,一下二下,他全会了。慢慢地,他觉得本家祖辈们练习的拳术套路过于拘泥,动作也十分单调、呆板,已经满足不了他与生俱来的那种学武的天赋。大人们经过商量,决定为他会识一个拳师。一次偶然的机会,那年温州正举行武术比赛,各路武林高手数十人聚集一堂。那一天,家人们带着他,来到温州,一边观看比赛,一边为他挑选师父。
当比赛进行到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个腰圆背宽、虎虎生威的小伙子走上擂台,只见他拳棒娴熟,各种套路新鲜独特,步法娇健、灵敏,棒法变幻莫测,他双目生神,拳拳生风,台上一路路的精彩表演,引来台下一阵阵的掌声相报。家人们经过商议,决定聘他为家庭拳师。这就是娒儿老师的第一个师傅——出身永强金岙的曹益松,人们习惯上叫他为“阿芝儿”老师。这一年,娒儿老师只有16岁。从此以后,益松老师隔三差五来到泮山,亲自授予拳法,指点套路。加上娒儿老师非凡的灵性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很快地掌握了南少林“五祖鹤阳拳法”的基本套路和招式,并练就运用盘龙棍、四门棒等多种武术器械,平时在与师父相互砌磋拳术、棒法中、他的一些独到见解,深受老师好评,成为益松师父的得意门生。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