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太极拳的奥秘时,我们常常被其内涵和科学论据深深吸引。它以柔为体,以柔为用,主张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这一理念让我们明白,不管是传统套路还是新编套路,只有坚守“松柔”这一原则,才能真正称之为太极拳。
我曾见过一些前辈、名家练拳时,他们的手法不仅松软而圆活,而且整个身体上下左右都散发着松柔的气息。他们的进退轻灵,如同行云流水;心神意念也隐约透露着松柔的韵味。
记得1995年10月,在北京第二届世界太极拳大会期间,我与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立清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在这次对话中,陈立清老师提到:“你们谁摸摸我这手?”他的手如同锦绸般细腻,我轻触之后感到无比舒适,这种感觉如同触摸到了飘逸飞扬的丝线。
在实践中,我们要注意肢体运动轨迹的圆活、柔顺,把握好虚实转换之契机。虽然要追求高度的松软,但更重要的是,要确保每个动作都是自然流畅,没有僵硬感。当我们能够在没有使用力或不用力的情况下达到最大限度的柔软时,那么我们的身躯才会真正进入“松”的状态。
有些初学者可能会觉得很难放弃紧张状态,因为他们习惯了外家拳中的硬劲和风采。但通过长期锻炼和理解,“松”的概念逐渐显现出来。而且,当我们能够将这种放 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用整体力代替局部力,用软弹力代替撞击力,便能逐步减少拙劲并培养出更加自然流畅的情趣。
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更应注重这种放松方法,因为它有助于改善或去掉拙劲与僵劲,从而促进静脉血液循环,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帮助。此外,这种训练还能增强肌肉弹性,使关节活动更加顺畅,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总结来看,无论是老武术书籍还是现代研究,都强调了“松”、“沉”、“活”等概念作为修炼的一部分,而这些只是达到真实太极功夫的一些关键点。在追求这样的境界时,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意识,让自己像水一样自由自在地流淌,不受任何阻碍地展开力量,而非死板机械性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融入那个既外表轻盈又内心坚固的大道理之海里游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