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拳打断砖太极缓解颈椎痛 - 卞青峰

核心提示:太极拳的练习不仅能够有效地放松脊柱,还能规律地锻炼颈部、背部、腰部和腿部的肌肉,对于增强体质并预防症状复发具有显著益处。将太极拳与中医疗法结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四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如白领、学生、司机和老年人,都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来缓解脊椎病引起的痛苦,这些人群由于长时间坐着工作,容易导致关节和脊柱变形及胸闷等问题。

中医指出:“常坐伤肾,常视伤血,常走伤骨,常躺伤气”。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重量负担会损害关节和脊柱。太极拳通过全面的动作促进了督脉气息的流畅性,使得肌肉和筋骨得到全面舒展,并且腹式呼吸增加了含氧量,从而促进了背后血液循环。

练习太极拳时应遵循以下要领:

心静体松,精力集中。

首先要使大脑平静,然后放松全身肌肉、关节以及内脏器官,将一切干扰排除在外,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练拳之中。

虚领顶劲,尾闾中正。

头部保持直立状态,以虚心顶住天空;口唇自然闭合,上下颌收紧至里侧;舌头平放于齿间;眼睛平视前方;尾闾,即骶骨五节与尾骨四节共同构成的区域,要保持正中央位置,而非偏斜。

沉肩坠肘,坐腕舒指。

肩膀应完全沉降至平齐,无高低差异;肘部微屈,但也要保持柔软无阻碍感,使意念贯穿至手指尖端。

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锁骨必须准确对齐,同时胸腔内置入轻微压迫感以避免过度张开或塌陷。此同时,也需让背肌稍有上提,以此形成一种绷紧但又不僵硬的情形。

以腰为轴,上下相随。

腰椎作为运动中心,让其自由转动带动四肢圆周旋转运动,使得上下部分相互配合协调进行,而非单独独立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现内外合一,一气呵成。

步法灵活、虚实分明。

运用如抽丝般细腻而连续不断的手臂力量,每一步都像猫行一样轻盈敏捷,不断变化步伐以适应重心移动,同时两足交替承载身体重量以维持整体均衡稳定性。

7.勢正招圆连绵不断

势正意味着每个动作都要端正无歪斜,而且动作之间应该是顺畅连贯不可分割,而招圆则要求每个手臂动作既不要僵硬也不拘束,更重要的是各个招式之间需要自然流畅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一套舞蹈序列

以意导动 内外合一

在打击过程中要求精神高度集中,用意志去指导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活动与协调,以及在内部与外观之间进行开合虚实旋转变换时,要达到“上下相随”、“内外合一”的境界,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控制力最大化。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正确的心理状态,并保证所有行动都是符合逻辑法则的一致性

难度较高的运动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有时候随着年龄增长,不同类型的人可能无法接受相同程度或形式的地球物理活动。如果没有科学依据就开始任何体育锻炼反而可能加剧疾病状况。这就是为什么对于患有颈椎病的人来说,只能在允许范围(正常人的35°-45°)内进行后伸,而不能强行超越这个范围,以避免造成肌肉拉傷。此类剧烈对抗型运动绝对不适用于这些患者。因此,我们建议那些患有慢性疾病或者慢性的疼痛的人最好选择一些温和可控且安全性的健身方式,比如散步游泳瑜伽等这样的话题对他们来说更加友好。但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应该寻求专业医疗意见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药物治疗推拿针灸等辅助疗法。不过,如果你是一名健康者,那么通过持续训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预防这些问题发生。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