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11月12日的凌晨4点45分,雨滴轻敲着佛山市的窗户,我独自坐在窗前,凝视着笔下的方格图案。这些方格象征着知识和责任,是我从江西南下广东十多年的收获之一——“水为财”,这可能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感悟。
太极拳产业化意味着财富,因为她的成功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就业机会。太极拳作为品牌,其无形资产价值可与百亿美元的大品牌如可口可乐相比。在佛山,这一传统武术已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而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富但价格廉价。
时不我待,我愿意高举“第一人”大旗迎接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自己定标准、制游戏规则,就能让太极拳成为全球性的健身品牌。这不仅是我的梦想,也是每个练习者共同的目标。
正如我坚信技击防身是武术与太极拳的本质一样,我善于推手却懂得规则,因此没有丝毫骄傲之情。这就是太极,这也是为什么我认识到圆越大,未知世界也越大的道理。太极拳改变了我的性格……
2002年,我在《武林》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文章:《探索太极拳产业化之路》、《走出对太极拳认识的三大误区》,其中首创“太極拳产业化”概念,并提出“太極拳是世界第一健身品牌”的理念。这让我感到欣慰,因为这一观点正在迅速传播,被《中华武术》杂志引用,为此事物树木后修枝,但仍需不断努力。
七年过去,我给自己的表现打60分。一方面是我投入不足,一方面可能因为概念过于先进应者甚少。我原以为以“世界第一”的号召力人们自然会趋之若鹜,但事实并不如此,即使正确观念传播也不易,更难以实现产业化。然而,与此同时,有些人开始认同这一理念,如当《中华武术》杂志引用时,那份神圣感油然而生,但随后更多的是沉重,将概念转化为财富,这场仗还未开始打,“盈利为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现代市场运作,不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而是要把握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必须让有商品经济意识、规则意识和标准意识的人去操作,以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真正符合市场需求,从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国家政策性扶持武术产业,鼓励社会各界精英关注并全面展开关于武术产业的研讨;通过媒体呼吁全民习武,加强社会尚 武之风气;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题,开发系列产品并制定标准;以及探索现代营销模式尤其是在培养青少年练习兴趣上取得突破。
最后,让我们一起扫除一些误区,比如将运动改称作操或剑等,使得运动失去了其原始魅力。此外,还有许多学校倡导男女分别进行不同的训练方法,这种做法忽视了训练的基础性问题。此外,对于跆拳道被列为必修课而不是其他传统体育项目的情况,我们也应该思考深刻原因,以便更好地推广我们的文化遗产——古老而优雅的中国功夫。
2025-01-28
2025-01-28
2025-01-27
2025-02-05
2025-01-28
2025-01-29
2025-01-29
2025-01-27
2025-02-05
202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