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极拳论》中,王宗岳先生提出了“偏沉则随”的运动规律。这是一种物体、运动的一正一负的一两条运动规律。它要求我们练拳时通过“偏沉”的方式放松,在放松中通过自身重量借来地心引力,牵动全身各个部位相随而行,产生像流水一样一动无有不动的拳势运动。
这种松中生动的门径,是太极拳必须坚守的运动原则。与“偏沉则随”相反的是“双重则滞”。太极拳既是运动,也是修身养性的过程,因此要避免双重,要通过偏沉克服双重;要避免滞,要通过随克服滞;把“偏沉则随”当作求真的法宝,当作抵御“双重则滞”等旁门左道入侵的盾牌。
山石因偏沉而下溃,山体因偏沉而崩塌,空气因偏沉而起风,车轮因偏沉而滚动,这些都是不因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是自然而然、偏沉则随地运行。这些都符合王宗岳先生所说的道法自然,把自然规律拿来用于太极拳,而不是专为太极拳设计的人为规定。
学习水性,不仅仅是模仿外形,更重要的是学习水之性能,即大松大软、至柔善流。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习到如何让自己的身体就像水一样,无需刻意用力,只需要依靠自身的重量和地心引力的作用,就能实现轻松自如的大圆周转和无尽变化。
此外,还需要注意不要用力量,而应用自身的重量。当我们的身体完全依靠自身重量和地心引力的作用时,我们才能真正达到一种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小变换都会带来巨大的效果,因为它们都是基于对自己身体内部平衡点(骨盆)的精准控制,以便能够有效发挥出每一个部位潜藏着的地球引力力量。
总之,“道法自然”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消极态度,而是在于找到一种内在与外在之间最优化协调关系,使得我们的行动变得更加自由和高效。这也正是张志明教授在其武功自学视频中的核心理念——即使是在进行复杂且精细的手势训练时,也要始终保持这种以柔克刚,以静制声的情境思维,从根本上解决技巧难以掌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