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太极拳源起:武功自学教学视频解密古籍谜团
在清初的辉煌时期,太极拳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的武术形式,其疗病、保健、延年等多重效用也为人们所广泛传颂。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人开始虚构太极拳的历史,以此来增添其神秘色彩和文化价值。以下是几种关于太极拳起源的说法:
一、十四世纪的元末明初,云游四方的武当山道士张三丰
据《明史》及历经篡改后的《太和山志》,张三丰并未提及会练拳术。在1723年的《三丰全书》稿本中,以及1844年由李涵虚重编出版的一版《三丰全书》,虽然宣称见过十四世纪时期的张三丰,但都未曾捏造他会创造或练习太极拳。因此,我们可以证实,这样的说法是不真实存在。
二、十二世纪宋徽宗时代(1101-1126)武当丹士张三峰
黄黎洲于1669年撰写了《王征南墓志铭》,其中提到“外家”与“内家”的区分,并将宋代之张三峰列为内家拳祖师。这段描述显然夸大事实,并且缺乏确凿史料支持。此外,《内家拳法》作者百家对此也有所涉猎,但他的论述同样充满了误导性。
三、八世纪中期唐代徐宣平
有人认为太极拳出自唐代徐宣平,并以《八字歌》、《心会论》等作品作为依据。但这些文本风格与唐代相去甚远,再加上宋代计有功记载中的徐宣平仅仅是一位行商者,这种假设显得荒诞不经。
四,将清代乾隆年间人山右王宗岳,说成是内家拳家的关中王宗
王宗岳被错误地归类为明朝时期的人物,而实际上他生活在清朝,他与陈氏家族之间可能存在联系,但这种联系并没有足够证据支持。他被后人推崇为某种意义上的高级内家技艺传承者,这无疑是基于对历史事件理解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混淆。
五,将清初雍正七年(公元1709年)被浙江总督诱捕的人甘风池,当作南派太极大师
早在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研究者如唐豪已经指出了温县陈王庭创立了名叫“陈氏太极”这一系统,它吸收了戚继光创作的大量民间打斗技巧,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且有效的情境反应体系。而这套体系又与戚继光著名的小册子《二十四势图》的开篇两式相呼应,更深化了它作为一种集体智慧积累而成的心理活动模式。这一切都强烈暗示,在那个时代,有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某些流行文化元素通过不断演变,最终形成现代我们所熟知的事物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