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拳是由王郎所创功夫怎么练呢

关于螳螂拳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众多武术爱好者和学者关注的话题。然而,无论是西汉、南北朝、宋朝还是明末清初,每一种提出的起源时间都有其独到之处,而发源地则涉及陕西、四川或崂山等地区,这种说法的差异性令人迷惑不解。

通过对各种传闻进行梳理,我们发现任何一项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逐渐变形,最终成为武术界中司空见惯的一部分。但当它涉及到螳螂拳时,人们对于王郎这个人物却似乎无疑问,不管这些传统说法是否合理,它们都无法圆满解释。即使有一些相互抵触的声音,也未能阻止人们继续追求真相。

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武术界展开了一场挖掘整理工作,这次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有关王郎及其身世的真实信息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主要由于史料不足和证据缺乏所致,一些珍贵资料被束之高阁,而相关研究也告一段落。因此,在社会上各种关于螳螂拳起源的传闻得以生根发芽,并根据各自需要进行扩充。

有人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将螳螂拳的历史追溯到了更远古时期;另一些人则坚持某个地方为其发源地,以此作为经济利益的手段。而有些人甚至利用这场争议排挤他人,标榜自己为名门正宗,从而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开始,有谁创造了这种称作“十八家拳歌”的文本?在几本老旧的打坐秘籍中,都将“十八家拳歌”列入卷首。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份文献出自《衣钵真传》,由升霄道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所著。如果福居禅师真的曾经向升霄道人授艺,那么福居禅师必定生活在乾隆时代。但“十八家拳歌”中的开篇就提到了宋太祖赵匡胤,这样的说法显然牵强附会,只好将福居禅师的人物设定推迟到了八百年前的宋代,并将他塑造成少林寺方丈,为此编织出一个关于少林比武大会的小故事。

程大力先生在他的博士论文《少林武术通考》中专门讨论了这一点,他认为“十八家拳歌”的来源可能来自明代郑若曾、戚继光和何良臣所著书籍中的记载,其中包括了当时流行的各类武器和技巧。不过,他提到的王郎创立清初的心灵手足功夫这一观点,我们不能完全同意。想象一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升霄道人要去模仿一个几乎不存在的人物呢?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