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所披露的太极拳架锻炼方法,均是已故太极拳家陆恒昌老师所授。陆老师是田兆麟老师的高足,而田兆麟老师是少侯和杨澄甫的高足。近代著名太极拳高手中的佼佼者。本人于1980年至1985年在上海工作期间,认识陆老师,承陆老师将太极拳架的正确锻炼方法倾囊相授,本人得此法后功夫大进。但陆老师不幸于1985年间得病去世。为纪念陆老师,特将其所授太极拳架的锻炼方法撰写成文,以传于世。至于文中分五个阶段的练习,以及推手的体会,乃是本人多年来练习和授徒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一)如果要练成一名太极拳家,那就不那么容易了。已故太极拳名家杨澄甫曾说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明师的指导,2、刻苦的锻炼,3、较高的悟性。”所谓“明师”者,并非“名师”,因为“名师”中确有一些是靠自己吹牛和别人捧出来的,功夫平平却好吹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怎么成呢?
(二)要正确掌握太極拳架の練習方法,要分階段進行,由於筆者的體會,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學會劍架,並正確掌握姿勢與動作。在運動過程中,一定要牢固掌握住無論前進後退左右旋轉,都必須以兩胯之前進後退左右旋轉來帶動整個上身之前進後退,不可扭腰扭肩,以致上身扭曲歪斜。
第二階段,是將劲沉至脚底,将动作转化为一种自然流畅无力感,让身体重心完全落实于一腿另一腿由胯根轻轻提起往外迈出后轻轻落地,然后身体重心方能往迈出腿方向移动决不允许迈出腿尚未落地而身体已向迈出腿方向移动。
第三階段,即发劲阶段,当动作基本稳定时,就可以开始尝试在每一个动作结束时,用意念来完成所有力量输出,这样做到的效果就是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最大的柔韧性,同时也能达到最佳效果。
第四阶梯是在发劲基础上进行试推的手法测试,看是否能够准确把自己的内力有效地传递给对方,使对方产生反作用,从而使双方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从而达到最佳状态。
第五阶梯则是在不断修正与提升后的基础上,再次回到最初的一步,但这次不同的是,我们不是通过实际行动,而是通过意念来控制全身运动,这种方式被称为虚静,也就是用意念代替真实动作来完成一切,这样做到的效果就是使得我们的每一次动作都变得更加精准且具有更强大的内力输出能力。
(三)推手同樣需要按照一定程序进行训练,当初期阶段经过适当时间后,可以进入单推的手法训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粘沾连随,不丢不顶等基本技巧。当这些技能逐渐掌握之后,可以进一步学习双推和四正推手,每一步都有着严格规定好的步骤与要求,最终达到对付各种情况下的灵活应变能力。
最后,在竞技性的实战环境下,对敌人的反应灵敏度越强,对自己的内力运用越精细,就是胜利;若失去了这种优势,则必然处于劣势。这也是我们追求卓越境界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根据对方的情况调整自己的策略,更好地展现自身水平。此外,还需不断加强腰部及膝盖关节等关键部位的地面支持,以确保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不会导致伤害或疲劳困顿。如果只是作为业余娱乐的话,那么这样的挑战并不是特别难,但是想要成为真正专业的人士,那就需要付诸更多努力了。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