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中和。"中和者,大则天地、中则帝王、细则昆虫草木,皆不可须臾离者也”。太极拳之所以名为太极,即取意于阴阳的对立统一。太极图既有阴鱼阳鱼的对立,又有两鱼在圆圈中的统一。两者相异对立取其中,阴阳协调统一得其和。阴阳相对,由中而和,二气合一,便是太极。
太极拳取法于阴阳而运用于中和。“极阴极阳为中,阴阳相半为和”。中是阴阳两气的极盛状态,故“太極拳術以分虚實為第一義”,就是要分清陰陽虛實,把兩個極端調和起來,此謂“中”,是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的正確狀態。 和是陰陽兩氣平衡狀態,所以上下內外,全然一體;開合變化,都是一理;連綿不斷,贯串一氣。此陰陽合一,如環無端之境,是為“和”。既正安舒,又順圓活由 中而 和,自能定。
定乃十三勢(掤捋挤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中的最後一個勢,“定”的全稱。在五行當属土,因此又稱「中心」。它是十三勢根基,没有「中心」,十三势就不能成立。 太極拳乃先有「中心」,然后有十三势。而由此产生的一種力量即為「中心之力」這種力量被視為所有劲力的根源,可以說、「中心」便是我們掌握了真正動靜轉換運用的秘密。而沒有「中心」,則無法達到輕靈變化。
於是在練習時,我們應該從四字——正平安舒——去深思熟慮。我們要做的是把身體置於最適宜的地位,這樣才能保持身體平衡,這也是我們練習時所追求的一種狀態。但這並不是人人都能領會透徹。
這裡還有一點需要強調,那就是胯根。如果你的胯根向前傾斜或者向後仰沉,你就失去了控制整個身體運動的能力。你必須將胯部位置放鬆,以獲得最佳效果。在進行任何動作之前,你需要確保你的腰部與膝蓋都是對稱且均勻地擺放,並且你應該讓你的腿部成為你移動的手臂,因為腿部提供了推舉或拉扭所需的力量。
當我們談論到傳統中國哲學時,我們常常提到"道"-"德"-"仁"-"礼"- "义", 在这些概念当中,"德"代表着道德品质,也可以理解成一种行为准则,它要求人们保持内心上的平衡与稳重,这种内心上的平衡对于一个人的行为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当一个人能够从内心出发,从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出发时,他才能够做出正确的事情。这一点在我们练习古代中国武术时尤其重要,因为我们的动作必须来自内心,我们必须通过我们的思想来引导我们的身体,使它们按照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进行运动。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训练自己,让我们的身体成为工具,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肌肉力量来完成动作。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潜力,并达到更高层次的心理状态,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不仅在体魄上,而且在精神上也有所增强。
然而,在现代社会里,这样的观念可能显得过时或者不切实际,因为现在的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实用性,而非修养或精神层面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古老智慧失去了价值,只不过它们可能需要以新的方式被解读并适应新的环境。在今天,无论是在体育领域还是其他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原则被运用,比如说,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学会如何调整呼吸,以提高耐力;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如何管理压力,以维持健康的心态。这一切都涉及到了找到一种内部稳定的状态,然后将这个状态转化为行动,从而达到目的,这本质上就是实现个人发展的一个关键步骤。
因此,当我们谈论关于武功与武术之间界限的问题,以及它们如何应用于现今社会时,我们应该记住这些古老智慧作为指导原则,同时也要根据当前的情况灵活运用它们。如果没有这样做的话,就无法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水平,更别提达到卓越的地步了。
2025-03-05
2025-03-05
2025-03-05
2025-03-05
2025-03-05
2025-03-05
2025-03-05
2025-03-05
2025-03-05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