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八极拳的练习者,还是大成者的追求者,如果在四五年的努力之后仍无法应对两个小混混,我建议你尝试不同的训练方法,或寻找新的师傅来指引。"三年小成,十年大成"这句老话虽有其道理,但现实中许多教拳和练拳的人往往将水平高超的前辈奉为楷模,这并不实际。天才人物确实稀少,而普通爱好者应该把目标降低一些,即使你志在成为吴秀峰第二,也要一步步来,从“小成”到“大成”。事实上,即便是吴秀峰、赵道新,他们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达到了顶尖水平,没有人能直接从初级跳到大师。
我将“逆思维”融入八极拳,就是让大家先实现实质上的进步,然后享受成功的喜悦,以免十年苦练八极后还被个体工作者打得措手不及。“逆思维”颠覆了流行的训练方式,它要求我们反转常规思维。
很多人喜欢跟风,不管是关于武术还是其他事物,只要流行了,就认为那就是最好的、最正确的、包含传统精髓的一种。但他们忽视了一点:流行容易失去事物本质。如果仅仅因为追求流行而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那么可能会白费半天劲没得到任何结果——除非你只是想玩玩乐。
八极拳中的流行训练法并不能与传统相提并论,它们早已偏离了原有的精髓,难以培养出真正的技击能力。人们重复执行“小架”,单独进行“单打”,或者做对打以及金刚八式,最终只能够保持良好的体格,但这远远不足以区分自己于普通人,在面对实际情况时依然不知所措。这一切都是因为整日沉迷于套路之中,而不是真正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技能来解决问题。
有人说:“通过‘小架’和‘单打’可以找到力量。”这种说法并没有错,有错的是,我们完全不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寻找力量,“小架”和“单打”的每个动作都有五十多种形式,你即使每天重复二十次,每个动作也只能重复二十遍。这一点实在太不足以锻炼出足够的力量。
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根本不必为每一个动作都找到最佳状态——那样的日子该有多长?即便有机会,我们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在无谓的事情上,因为还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比如步法连续性、反应速度等等等等——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至于步法这一部分,大家都知道,“小架”、“单打”里并没有包含步法——那些著名的迈一步半或闯步,让原本紧迫且突发性的脚步变得缓慢,使得战斗意义丧失殆尽。而在这些基本动作中,又缺乏紧密连接的手眼协调,这导致整个过程显得笨拙而机械,对内行来说简直可笑,想要凭借一招赢得胜利,无异于碰运气。此类训练无法达到真正的心理准备,更别提爆发力、应激反应以及战场上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套路之外的事项...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23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19
2025-01-30
2025-01-26
202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