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使成一个中线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自然较快击中。再看我们若向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的对面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的侧脸沿着中線平 面追望对方中的形而成为“追形”。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的 朝敌。当无法保持正面的位置时,无论哪个方向,你都应一直留意并迅速调整,使得你的侧脸始终紧跟在那一方向上,以便随时转变为正确的姿势。
其好处如下:
① 防守方面:简化了你对于他人的进攻来路的预判,因为所有可能的进攻方式仅限于九种路数,即左上、中上、中下、左、中、右下。
② 进攻方面:结合了中心理论,易于击打目标,并且让他人承受更多力量。
③ 出手快速且不显眼;只有出手的一瞬间可见,因此无需转动颈部,只需轻微移动身体即可完成动作。
(3)埋踩理论:咏春在出手或防御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紧贴于中心平面的方式进行。这带来了以下好处:
① 巧妙地抢夺中心位置,以实现最短距离和最大力量的攻击。
② 在防御时,一方面通过埋踩保护了重要部位,一边又利用中心位置进行最短距离的防护。
(4)收踩理论:永春每次挥臂后,不论是否为进攻或防御,都不会蓄积力量,而是在挥臂末期将手指略微弯曲,即为收踩。此举既保证了双手能够立即发起第二次攻击,又增强了自身安全性,在防御端减少了被捕捉关节和失去稳定性的风险。
(5)心法:“来留去送”。“来留”意味着当对方发起攻击到达你身边,你应该尽量接住这股力量,然后利用咏春桥手相接感控制它。“去送”则是,当对方用强力的冲击试图逼迫你退步,你要使用你的技巧改变他的方向,使他的冲击无法命middle you,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让他失衡或者错过招式。
(6)心法:“甩手直冲”。当对方突然撤回与你的桥头,我应该立刻发出招式直扑过去。这项技术来自离体练习,它锻炼出了从静止开始到快速移动之间的手脚协调性,以及如何迅速变化角度以适应不同的情境。
(7)同时进行进攻与防守。当我正在消除对方的攻击,同时寻找机会发起反击。这会让原本被动的情况变得主动,从而达到先机制胜。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6
2025-01-05
2025-01-06
2025-01-10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