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詠春拳系統化教學觀
據說,五枚師太因避清廷耳目,遁迹至川滇邊區的大凉山上。由於痛恨那批背叛少林寺的叛徒,五枚師太日夜苦苦思索如何以另一套簇新而有效的拳術去對付他們。於是,處處針對固有的少林拳術,而與其傳統形式及觀念大相徑庭的“諒春拳”便在這構想下創設出來了。咏春拳所注重的是隨機應變,出手成招,而非靠預先想定的“死招數”。
雖然,我們不必太着重五枚師太當日創立泳春拳的初衷是否真如傳說般“處處針對固有的少林拳術”,但詠春拳的確有很多與一般長橋大馬拳術有所不同的特征。而且直至葉問宗師為止,這一派拳術事實上一直是颇為秘密地相傳。
無論上述傳說真實與否,我身為這時代的詠春拳藝人,不論“發揚光大,違背祖師”之訓,只因覺得如未能將这一派優良的拳術公開,便有負詠春派前人的苦心孤诣。
泳春拳一向著重活學活用,這卻與現代采取大規模教授的方式相衝突。其原因是,以前的教者只不过收一個至幾個學徒,而他們那一時代既有充分的時間穷年累月地跟隨師父學習,師傅亦因只得三幾人學徒的情況下,一早晚總會有一天將未教的一些技巧傳授下去。
因此,那年代里的武士們根本就無需編定任何系統化的地課程,因為時間充裕。而另一個使當時の咏春練習者無須編定系統化課程的心理動力是,由於咏春技巧本身已是一套著重自由發揮和運用的技巧。在沒有預定的招式情況下,如果教者預先排定了教授課程(尤其是在教授「藕手」中的動作),岂不是逐漸流入教授「死招數」的範疇?
然而,上述「隨意發展」、「因人而教」的方法,在現在的大規模教育環境中並不適用。我們需要了一套更科學、更精確、更容易掌握和記憶的手法來替代原來自主探索和自由表演的手法。
透過十數年的觀察及研究,我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去消除這種可能性:將所有技術按一定次序進行安排,使之方便教育使用。在某個階段內,即使我們可以善導學員從原本安排好的次序中拆散,並故意混亂,但最終要回到正確順序上的目的,是讓他們理解每個動作都有它獨特的地方,而且只有通過完整循環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其中含義。此外,每位武士都應該培養自己的判斷力,用他的智慧去選擇適合自己最強大的攻擊或防禦方式,而不是單純依賴記憶能力或肌肉記忆。他們還應該懂得如何結合各種不同技能,以達到最佳效果。
2025-01-03
2025-01-06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