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竞赛套路全书》讲述动作速度时,提到太极拳动作如“等速运动”,由等距点组成。这些点构成了弧形运动,表现了动作的缓慢均匀。然而,太极弧形以点为序的目的不仅在于此,它不仅要行在“点”上,更要用在“点”上。
从外观看,太极弧形走的是“线”,但其核心是不断的不间断的“点”。这些起始、落终及延续的定位点,在顺逆往复中环环相扣,无始无端。这种通过点形成的特定形态,是由于每个动势都要落实到“点”上的要求,不可多一分,也不可少一分,更不可妄动。
只有这样,每一式一手才能达到纯粹。在每一个动势中,如若明确了弧形之所指,那么每一步便不能有丝毫差错。一式一手就能习练既纯。而且,这些最终还会成为攻防含义的一种空间想象和表达方式。
内在意义上,完成这样的弧形运动又是在输送劲源和劲力的过程中,以某种意境和神韵来表现。这过程中,必然引发内气、内劲循行汇聚成劲力,而这劲力运行,则途经敏感或经穴之处,这些就是被引导形成内在弧形所经过之处。
因此,在太极拳中的节节贯穿,即是以一点为序,以一点相接传递着劲源与劍力,以达到攻防与健身目的。此乃练出境界必须达到的状态——神形兼备、内外合一,其本质即是两端合而为壹,即两端重合成一种境界或威严。在练习时,要做到这一切,便离不开要求两端相互融合,即两端合一。
笔者体会,在求得两端合一方面,有两个作用:首先,使拳势浑圆,一气流转;其次,可以促使内气循经走脉,对经络穴位产生影响。在具体练习中,我们知道根植于脚底发自肘臂至指尖,同时通过腰部主宰整个过程。而这所有过程通三节贯九窍,由丹田发出并沿十二经络交叉循环对穴位产生摩荡冲击。这正是因为内部与外部重合,从而产生气感,使我们感觉到了内部力量展现出的效果。
最后,《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详细解释了玉女穿梭如何引导这个循行通络的情况。其中描述了从左足涌泉穴开始至右足涌泉穴结束的一个完整周天路径共涉及40余个腧穴。当我们将这个变化理解为对应身体各部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化并整理自身机能时,就可以深刻领悟到它对于修养身体健康和提高个人能力具有何等重要性。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