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从陈王廷到现代,探索传统与哲学的内涵
在公园绿地上,一种名为太极拳的锻炼方式自上世纪初开始流行。人们被其缓慢而柔和的动作所吸引,大多数是杨式太极拳。关于它的来源,有人说是由杨露禅向陈长兴学习,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创始人是道士张三丰。然而,历史考证表明,这些说法可能只是民间练武者的附会之谈。
根据唐豪和顾留馨的研究,太极拳实际上是由陈氏第九代宗师陈王廷创造。这一点可以从他遗留下的诗句中推断:“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这里提到了“闲来时造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直接创造了太极拳。
戚继光将各家拳法综合编成了《拳经三十二势》,其中有二十九势被纳入陈家早期一百零八势长拳中。在这种背景下,可能是在戚继光去世后半个世纪左右,即在 陈王廷晚年,他又受到了这些影响并进一步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
现代我们所见到的八十余式的陈、杨传统太极拳,其外形来自于这一百零八势长拳,但其内涵则来自中国哲学中的阴阳之理。《周易·系辞》提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指的是阴阳两个基本原理,这正好体现了老子的辩证哲学核心观点,如“万物负阴而抱阳”。
从古至今,无数思想家对此进行了深入阐释,其中最著名的是王宗岳。他通过他的理论阐明了太極劍與棒、剑等器械打击技巧,并且提出了一系列以阴阳变化为基础的心理与身体运动实践方法,如“虚实转换、气血循环”等,以达到养生防身效果。
总结来说,从古至今,不同的人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个艺术形式,使其成为一种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修养心灵的大型运动项目。而今天,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它如何演变成不同的流派,还能够感受到它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对个人健康和精神提升的一般意义上的影响。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